• 当前位置: 忻州市 > 忻州市风景 > 忻州

  • 时间:2020-8-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增加人生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信仰的力量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8353.html

    纵横路网远延伸,蝶翅金桥越五津

    灯串明珠车似鲫,林花啼鸟绝纤尘

    参差五馆壮忻州,匠意精深世罕俦

    调遣无穷天外客,来为三晋献鸿猷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辙,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破愁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临太行与河北接壤,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

    忻州山岳纵横,大河并流,地貌多样。山区高原约占全市面积的87%,川地占1%。东部自北向南分布有恒山、五台山、太行山、系舟山,中部有管涔山、芦芽山、云中山。平川面积较大的有忻定盆地和五寨盆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自老牛湾进入晋陕大峡谷,流经忻州公里;三晋母亲河汾河发源于管涔山,在市境全长95公里;忻州母亲河滹沱河发源于五台山,在市境全长公里。全市林地总面积.6万亩,森林覆盖率14.%,林木绿化率2.6%,有五台山、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等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历史沿革

    忻州历史文化悠久。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至今已有将近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年成立忻县专区。年更名为忻县地区。年改名为忻县行政公署。年改忻县为忻州市(县级市),改称忻州行署。年经国务院批准,忻州行署改为忻州市(地级市)。

    地理环境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黄土高原东端。地貌特点是:东部群山环抱;西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纵观全貌,东部、北部、南部多为石质山区,西部、西北部多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间有一小部分断陷盆地。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地层除短缺古生界的奥陶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下统以外,其他各时代的地层均有出露,可分为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境内山丘居多,大小山脉数百座,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北有恒山山脉,山势峻拔,古称北岳,其主要山峰有禅房山、草垛山、馒头山,古老的长城蜿蜒其间,闻名于世的雁门关耸立在群山之中;西有吕梁山,山势雄伟,连绵不断,森林茂密,主要山峰有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等;东有太行山和佛教圣地五台山;南有系舟山。

    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境内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母质、水文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几大成土因素都比较复杂,因而形成的土壤类型丰富。全市土壤资源主要分为亚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栗褐土、黄绵土、粗骨土、风砂土、潮土、水稻土等10种。

    矿产资源

    忻州市矿产资源除五寨、岢岚两县较少外,其余各县市皆为富矿县市。已知矿产有煤矿、铁矿、铝矿、钛矿、钒矿、钼矿、金矿、银矿、铜矿、铅矿、锌矿、硅矿、石英、大理石、花岗岩等50余种。

    煤炭

    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河曲、保德、偏关的河东煤田(储量.8亿吨)和宁武、原平、神池、静乐的宁武煤田(储量67.7亿吨),均属大型煤田。其次是五台、定襄两县境内的五台煤产地。煤炭保有总储量.49亿吨,占全省总量的9.46%。煤种以气煤为主,肥煤、焦煤及长焰煤次之,还有少量弱粘结煤。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山西组,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均为薄煤层或煤线。在宁武、静乐一带的宁——静向斜中部保罗系大同组为次要含煤地层之一。

    黑色金属矿

    有铁矿、锰铁、钛(含金红石)及钒(伴生)4种矿产,其中居于全省的优势矿产为铁、钛。

    品忻州古八景

    一景陀罗避暑

    陀罗山以佛教经典命名,位于城西北22.5公里处。该山西南为上寺乡,西北为阳坡乡,温村乡,东部为合索乡,周围十公里,为忻州市境内西部山区一个突出的山峰,山顶为南北走向,海拔.2米,其东是以断层与盆地相接,山形挺秀,高出云表,巍峨磅礴,险峻异常,怪石嶙峋,悬崖欲坠,松柏繁茂,花草丛生。山上有终年细流叮当的滴水崖,有波光粼粼的青龙池,有光滑平整的清凉石,有文殊菩萨留下足迹的文殊庙宇,其中主祀着佛主释迦牟尼像。寺作攒尖塔式状,底部重檐三滴水,全部为砖石结构,由内部观察层递迭起,碹包而上直通蓝天一,翼张的檐角,龇牙的兽嘴,似腾空飘逸,云中咆哮,整个轮廓端庄肃穆,型制奇特壮观。飞来亭依山尖而建,粗立柱圆围而外露,为六角塔式攒尖顶,砖砌走道盘曲而上,以供游人登临。檐下主体青砖装点,不留门窗光面其外,它与文殊寺成双配偶,如两只苍龙角插入峰巅。

    二景仙人棋盘

    独担山,位于城南10公里处。传说二郎担山至此,将手提巨石遗落,遂成此山,且因与它山不连,独当一面故而得名。又因产玉芝云母,故亦名云母山。山形突兀,海拔.7米,相对高差米.山势和缓,山体由片麻岩构成,基研裸露.巅山有片风蚀平原一亩余,无斧削痕,其平如砥,平原中又有一方形励石,极宵棋盘,石边有一凹印,颇象鞋底,史云:一樵夫观二仙弈于此而成,以至蹲烂鞋底.此情此景,天造地设,巧夺神工.山中原有祠宇三处;一近山之巅,有文殊石洞;一在山之西北,峰起龙王宫;一踞山麓,规模较大,为独担显王庙。

    三景东岩映月

    前面写道,忻州东南的系舟山曾因尧禹时代在涛涛洪水中拴缆稳舟而命名。又说该山是太原龙城的一条龙脉,龙脉有伤,龙体必病,风水便损。宋太宗赵光义扫灭北汉后纵火焚烧太原,片瓦不留,为斩草除根,还派人马削平系舟山主峰,说是去掉龙角,截断龙脉,以防死而复生。这显然是统治者昏庸和残暴之举,劳民伤财而已。但丝毫没有荡涤系舟山一带天造地设固有的壮美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元之际的北方文雄、一名声煊赫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几何时,就诞生在系舟山脚下的韩岩村。真乃龙凤呈祥,凤恃龙威,龙脉显灵。

    四景金山六洞

    金山位于城北20公里处的市界边沿,为五台山支脉。《九域志》:“程侯山属赵地。”《五朝志》载:“秀容有程侯山。”因春秋时晋国的义士程婴,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年),舍身拼命和公孙杵臼合谋,曾在此山藏匿赵氏孤儿(赵武),避开了奸臣宠嬖屠岸贾的捕杀,故名(按:一说是盂县藏山,山腰有藏身洞及藏山庙)。山巅建有程婴祠(现已拆毁)。所谓六洞者,乃为金洞、银洞、铜洞、铁洞、硫磺洞、蜜蜂洞也,珍宝齐全,财富源泉,忻州古称“晋北锁钥”,经济实力以恃,人丰囊橐资仗。《忻州市地名录》载:“其一个山包上遍见小块铁矿,四四方方,大小形如赌具骰子,人叫‘铁色儿’。”《山海经》记:“忻川水东历程侯北山下,旧有采金穴,故谓之金山。”《山堂肆》考:“程侯山在山西忻州,程婴匿赵孤于此。”《忻州志·山川》云“金山六洞之口,一在李家长山,二在部落,三在张家山南北相传产矿。”又因山间草木丛生,绿茵遍地,树茂林菁,苍翠欲滴,所以历代有“金山绿洞”或“石绿洞”之称。

    五景石岭晴岚

    石岭关不独是忻州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区。这里依山傍水,咽喉要隘,东西两侧山磅礴,如同青龙卧苍穹。系舟崴嵬遥相对,福田精舍作伴侣。南北平原象鹏翼,展在忻阳两境地。一夫当关万莫开,兵燹戈矛成过去。自古贤豪谱颂篇,峰巅穿霄云霭低。特别是天晴气朗,旭日刚刚升起的早晨,你看那崇山峻岭中的烟气薄雾,像轻纱似的时而飘荡,时而停滞,时而成锦,时而成带,时而涌起,时而下降,变幻莫测,瞬息万变,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再经霞光照射,真是红装素裹,绛皓驳色,如姹紫嫣红的簇花,五彩缤纷的菡萏,天上的景,地下的物,交相辉映,巧作天成,形险景瑰,得天独厚。

    六景伞盖青松

    伞盖寺坐落在忻州城南20公里庄磨镇冯村的南山之上(属白马山余支)。此寺庙原名“西岩山智门伞盖寺”,又名“青松伞盖寺”,因青松覆盖,其形如伞,故尔名寺志景。据载:伞盖寺系唐末五代的后唐初年所建,坐西向东,红墙绿瓦,远远望去如碧海高出地面,又像烟云降落长空。郁郁葱葱,风月无边。

    七景双乳浮楼

    双乳山,位于忻州城西北20公里的明望村之西。平原上两阜突起,双峰对峙,相距里许,互不相属,形似人乳,大小等量,故名双乳山。且山势和缓低矮,呈南北走向形状。据传,很久很久以前,虽说这里土地沵迤,四面平坦,然而,却连年歉收,不是天旱便是雨涝,所收粮食寥寥无几。暴月时荒,乡民们嗷嗷待哺,啼饥号寒。有一天,二郎神杨戬(亦说李冰仲子)奉御旨之命,肩担中山,追赶太阳,路经此地,见生灵涂炭,困苦不堪,或流离转徙,或饿莩载道,或披枷祈祷,便停下脚来,筹谋拯救。可巧,一位八旬老翁身躯佝偻,迎面而来。二郎问他为何如此惨状,他脱口道:“民以食为天,无食不能生。”言罢,感叹欷,热泪盈眶中。

    八景阴山吃石

    阴山,位于忻州城西南20公里牧庄村以西。山势低缓,呈南北走向,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海拔.9米,旧志云:夏月凝冰积雪,可想见其高。该山北临牧马河,西傍葫芦川,形势极为险要。令人注目惊讶的是两河在牧庄以上,河床中砂石滚滚,水流混浊,澎湃奔腾,而穿越阴山脚至牧庄以下,河流则像滤过似的顿时变得清水细砂,磐石巨物,全然绝迹。一山分两截,情况迥然不同,俗传卵石(即光溜之砾石)为阴山所噬,吞吐变易,故有“阴山吃石,盂县屙铁”之说,“阴山吃石”为忻州古景之一。当地有句民谣说:阴山吃石混变清,吐出精华富了民。

    旅游路线

    01

    五台山

    五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不仅有灿烂的佛教历史文化,更有奇妙的自然风光,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境内,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0千米,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所在的山西处于黄土高原,地旱树稀,最低处海拔仅米,最高处海拔达.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台顶雄旷,峰岭交错,挺拔壮丽,大自然为其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景观。

    02

    雁门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以“险”著称。“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地势险恶,高居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千米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雁门山,古称勾注山。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0

    管涔山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含五寨、神池、岢岚、静乐等部分县区,由大石洞、秋千沟、马家庄、高桥洼、阎家村和怀道林场的部分区域组成,南北长42千米,东西宽22千米,总面积4.42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万立方米,覆被率7.7%。公园内有旅游景点50多处,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云杉之家”和“华北落叶松故乡”,栖息着褐马鸡、金钱豹、梅花鹿、金雕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04

    禹王洞

    禹王洞位于忻州市城南20千米的系舟山腰,洞外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洞内九曲回环,奇笋怪石。洞内宽处可容六七百人,窄处仅一人能够通过,到处可见石花、石瀑、石笋、石佛、石塔、石柱、石钟乳等。据明万历《忻州志》载,洞可通往河北平山县。年,忻州市政府和当地驻军联合开发这一旅游资源,修筑盘山公路、索道,整修山洞余米,设禹王宫及厅10洞50多个景点,其中有“群狮迎宾”、“金龟出洞”、“二仙对弈”、“瑶池仙境”、“蓬莱仙岛”、“镇海宝塔”、“禹王观瀑”等。

    05

    芦芽山

    芦芽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中部,总面积为21平方千米,是集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及中国民间文化旅游示范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是三晋母亲河、华北水源地、华北落叶松故乡、云杉之家,也是国内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和世界珍禽褐马鸡的主要保护地。芦芽山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米,主峰绝顶约10平方米的石坪上,巍然托起一座石砌建筑——太子殿。据考证,芦芽山是中国唯一的毗卢佛道场,太子殿即为佛顶。

    06

    老牛湾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和内蒙古的交界处,以黄河为界,南依山西的偏关县,北岸是内蒙古的清水河县,西邻鄂尔多斯高原的准格尔旗,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整个老牛湾旅游区由三湾一谷组成,分别是包子塔湾,老牛湾、四座塔湾和杨家川小峡谷。

    07

    凤凰山

    凤凰山古称标山,地处晋北旅游枢纽腹地,位于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交界的汤头温泉开发区。山西定襄凤凰山生态旅游区是中国首个复式旅游景区,主区域由万亩生态植物园和千年神汤都温泉乐活园组成,集温泉养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以及完善的住、餐、购、会议配套服务于一体。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山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创建单位。

    历史人物

    ◆◆刘聪◆◆

    刘聪,匈奴汉国皇帝,字玄明,一名刘载,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18年)。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刘渊◆◆

    刘渊,匈奴汉国皇帝,字元海,生年不详,卒于西晋永嘉四年(10年)。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

    ◆◆杨家将◆◆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历史中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貂蝉◆◆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生动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

    风味小吃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定襄塞北的一种汉族名吃,相传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食材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淀粉、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制成。具有肉香扑鼻,多食不腻等特点。

    保德碗托

    保德碗托是山西省忻州保德县的一种汉族传统小吃。风味独特,为小吃之上品。碗托,顾名思义是将荞麦面制成的糊放入碗中,上笼蒸熟晾凉后,拔出一个和碗形状相似的“托”来。地道的保德“碗托”用的荞麦面,是把粗的、黑的筛去,留下白的、细的,称为“上荞面”。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

    神池月饼

    神池月饼是神池县的特产,以香鲜酥甜闻名忻州乃至整个山西。神池月饼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以其“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色赢得了晋陕蒙一带民众的喜爱。神池月饼以白面、胡油、食糖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辅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之特点,每到中秋时节远销忻州市各县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誉为“月饼之乡”。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栲栳kǎolǎo)是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的一种面食小吃。栲栳是指用柳条编成,形状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栲栳栳”是用莜面精工细作的一种面食品,因其形状象“笆斗”,民间叫“栳栳”。是用竹篾或柳条编制成的一种上下粗细一致的圆框,形状象斗,是农家专门用来打水或装东西的一种用具,因“栲栳栳”形如“笆斗”故得名。

    崞阳麻叶

    原平麻叶制作复杂,选用精制面粉、发酵粉和糖剂,辅助油、盐、碱、矾等,加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搅拌成松软面团,用刀雎切成约半两重的小面块,拉长两根扭两圈,圆圆的,粗细不等,放入油锅中炸到金黄色捞出即可食用。油料一般选用晋西北的胡麻油。

    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形状似瓦,故名"瓦酥"。瓦酥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明末清初。在清朝时,慈禧太后品尝后,龙颜大开,赐名为"龙凤瓦酥"。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壮身。曾被山西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声誉远达太原、大同、河北、内蒙古等地。1年被列为山西省名特产品;年荣获国际最高金奖和"对人类特殊贡献奖"。

    砍三刀

    砍三刀,又名油食儿、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的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人春节期间的汉族面食小吃之一。因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已有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

    河曲酸捞饭

    河曲人发现泡酸了的糜米饭有清热解渴的功用,于是用心制成酸汤将米放入,在15℃以上浸泡4至8小时后澄出糜米即可做成酸粥,河曲人将这种粥称之为酸稀粥。在酸汤中煮至八成熟捞出后上笼蒸熟的米饭,称为酸捞饭或“糜糜饭”。久而久之,河曲人家家户户锅台上都有了一只“酸米罐”,里面泡着糜米,利用锅台的温度任其发酵,随吃随捞。河曲人做酸粥时还经常加入土豆、红薯块,酸捞饭一般配大烩菜食用。酸米汤不仅是解渴生津的好饮料,还可以解酒。

    代州面麻片

    代州面麻片,历史悠久,以片薄、质脆、香甜可口著称,已有近百年历史。代州城有名的商号“聚星瑞”、“兴盛斋”、“富成斋”、“天兴昌”、“巨盛斋”、“福盛魁”等,主营面麻片,并向州外推销,享誉山西。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

    高粱面鱼鱼

    高梁面鱼鱼在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是家常饭。主妇们将和好的面挤成枣样大小的剂子,两手同时从大案两头搓起,成细若香头的小鱼,蒸好浇上汤菜食之。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忻州,是一轴丹青,挂在山水之间吗?是实景,是梦境,我思维有些模糊有些朦胧,有人说,朦胧也是一种美。

    内容来源于:网络视频来源于:忻州城建档案馆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最视见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投稿及简历请回复邮箱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