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老忻州城,忻州人的文体生活比较单调,主要集中在城内的职工俱乐部、大礼堂、灯光球场、城镇电影队和坐落在北关新建路上的东风电影院。在那个年代要进入上述场所也是凭票入内的,因大部分票和号是分离的,进场时把门人收了票并现场撕掉,观众方可入内,撕碎的纸片在入口处满地散落。发展到后来票上才有座号和副劵,才实行了敞门入场。所以当年是一票难求,只要能过了把门关(有关系的熟人能带人进去),进去没有座,只能立在两侧的墙边站着看,同时观察是否有提前退场人留下的空座。 记得当年从舞台样板戏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话剧《于无声处听惊雷》;从电影《平原游击队》、《奇袭》、《三进三城》到后来的《战洪图》、《青松岭》、《金光大道》、《艳阳天》,一出出、一幕幕如数家珍。往往先看过的对未看的描述时是形飞色舞,未看者长吁短叹发誓要尽快搞到票看他一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早已物是人非。这些老忻州人记忆犹新的地方,大部分不是被拆建就是挪作他用。笔者从各个渠道搜集、拍摄和整理了一些当年和现在的图片资料,与大家共享。与大家一起回忆过去,一起憧憬忻州老城美好的明天。 职工俱乐部(资料图) 职工俱乐部的地址在忻州老城南北大街偏北中段,坐东向西,斜对周家巷出口,门面南侧紧挨过去的老城新华书店。入门台阶較高,进入俱乐部里面迊面是舞台,舞台正对的是观众席,最特别和唯一的是场内戏台对面正西和南北两边均设有二层观众席。南北两侧除了通道,每排只有一两个座位。因为靠近舞台且居高临下,当年能占此段座位尽管斜视却很是惬意。楼下靠南设男女厕所,记忆最深的便是为了减少剧场回声用水泥做成的拉毛墙,一不小心碰住生疼生疼的。职工俱乐部内既能放电影,又能开会和演出文艺节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老城的文化中心。 人民大礼堂(资料图) 东风电影院(资料图) 东风电影院(上端的标志已被广告牌遮挡),右侧门为当年售票亭窗户。 灯光球场(资料图) 灯光球场留存的北围墙 跤乡体育馆 当年的入场券(笔者藏品) 梁兴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