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p 游文萃秀容 年4月10日,北方中学文学社的同学跟随初一语文组老师们的步伐,结伴走在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古城巷间,去探访平日被忽视的历史遗迹,倾听流传至今的警世圣言,尝试拓印古老的雕版、活字印刷…… 这里有至今多年的历史,这里有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佳句;这里商贾往来,内蒙古萨县至今仍有“崞县衙门忻州街”之说;这里兵家必争,有着“晋北锁钥”之称。深厚的历史,犹如古树的年轮,记录着千年古城的变迁……这里是昔日的秀容,今日的忻州! 01 游秀容书院 下午两点,同学们齐聚北城门下,正式开始研学活动,有的同学还穿起了汉服应和本次活动的主题。队伍首先来到秀容书院,跟随导游一一了解秀容书院的牌匾、门楼、大殿。侯导介绍:秀容书院原址为唐代始建的天庆观(后名白鹤观),清乾隆四十年设秀容书院,是当时忻州的最高学府。光绪年间改为新兴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忻县中学堂,是忻县中学的前身。秀容书院依地形而建分下、中、上三院,制高处有四角亭、六角亭和八角亭,登上角亭依栏远眺,全程景象尽收眼底。又地处西岗,环境偏僻,是理想的读书圣境。同学们满怀兴奋,边倾听,边交流,不时向导游问询,不仅展现出北中慎思博学的求知精神,更亲身体悟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谛。 秀容书院的创建不仅对当时山西忻州的教育有重大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新兴中学堂和忻县中学时期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忻县中学时期,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忻中师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倾听千余年前动听的往事,参透时光遗留下的深刻的刻痕。参观时分,除却与展品的近距离接触,更有一种深沉的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充盈在同学们心中。历史的光辉灿烂,建设家乡的责任,担负在北方中学每一位同学肩上,立志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坐落于山林僻静处的秀容书院,向人们诉说着昨日的辉煌,展示着今日的风采,昭示着未来的希望。 古乐悠扬,裙袂飘逸。我们把自己有限的时光,短暂的游览留在了书院的讲堂。诵读《论语》,内心沉浸在智慧的教导中,如地下的小草听到了甘露和阳光的召唤,那是成长的欢欣。 02 活字印刷体验 结束了秀容书院的游览学习,将近五点,同学们移步到古城“炼锋号”儒匠手工坊进行了印刷术体验活动。 活动开始,手工坊主人张老师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从起源讲到发展,再到制作流程的演示,同学们对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同学们开始分组进行活字印刷术的实践操作体验。 同学们根据讲解和示范,将一个个字按照诗歌的顺序进行排版,然后是润墨和铺纸,再进行拓印。当宣纸被一双双小手重新掀起来的刹那,上面显示出深浅不一的古朴墨迹时,孩子们异常兴奋,成就感从心底流出,洋溢在了稚嫩的脸上,笑容满面,最后还庄重地压上了店主人专门为北中刻的栏边印和压角章。书桌上一张又一张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同学们互相协助,都积极投入印刷的活动中,乐在其中。 知识性、趣味性融合为一体,文化此时得以在我们手中传承。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帮助他们感受中国汉字之美,深化积极探索传承中国文化的愿望。 03 品墨香秀容 同学们观赏了《古城秀美、书院飘香》书画交流展,艺术家们用笔墨书写时代风韵,用丹青讴歌民族昌盛,用饱满的激情创作了一幅幅激情四溢的书画作品,其作品或灵动秀美,或遒劲厚重,或端庄内敛,或大气磅礴,格调高雅,寓意深刻。观之令人明心达志,心潮激越,是书画艺术家送给大美忻州和广大市民的一份精神厚礼。同学们细细欣赏着一幅幅作品,赞叹之余,有的还对着“连登科第”作品双手合十参拜,以求美好的祝福,令人忍俊不禁。 “古来豪侠数幽并”“渺万里层云”,这里是浓缩秀容文化的殿堂,是展现忻州人民智慧的历史长廊,也是同学们博文增识的地方。研学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北中文学社的学子也会把这里作为起始点,不负使命,千秋万古志学成,待他日,狂歌痛饮,再访心灵之州! 文字|王艳华、张原平 图片|侯江霞、张泽敏、范凤凤 设计|肖檬 审核|赵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