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雨后的忻州,碧空如洗。带着对大自然风云雷电的神往和对天气预报阴晴冷暖的好奇,忻州师院附中初班忻府区学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忻州市气象局参加实践学习活动。

早八点,我们准时来到忻州市气象台,亲临天气预报发布的一线阵地,参加了当天的全国天气会商。

据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每天的天气会商是预报员重要的工作之一,中央气象台通过高性能计算机对全国各地监测上报的气象数据、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进行分析,研判全国近期天气形势,把预报意见、理由分析通过视频会议系统与各地进行天气会商,并选三到四个有重要天气过程的省气象台汇报本省天气情况、未来天气趋势及预报理由、服务重点。

虽然我们还听不太懂很多专业术语,但我们了解到每天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结论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程序和科学的推演,凝聚着大量气象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我们感受到了气象工作者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体会到他们说的“天气预报不一定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但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

会商结束后,气象台的预报员和气象服务中心的科研人员为我们讲了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

通过科普课堂,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天空中的大气的物理现象,包括风、云、雨、雪、霜、露、虹、晕、电、闪等现象,这也是我们即将开设的物理课上要学习的内容。

科研人员把这些看似普通的名词进行了科学解释后,我们竟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了。

原来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是如此神奇,有着深奥的科学原理,需要我们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它们对人类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的利弊,从而找到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前景。

随后,我们一起来到位于忻府区张野村口的忻府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忻府区气象站领导告诉我们,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

来到观测场,洁白的围栏里整齐地布设了很多仪器,气象站的领导一一为我们介绍了各种仪器观测的项目和工作原理。

我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好奇地观察着现代化的监测仪器,知晓了我们生活中的温度、风向、风速、降水等数据还和日照时数、地面温度、冻土深度等这些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联的气象数据。

以及能见度、天气现象等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要素。

这是降水监测仪器,有观测夏季液态雨量的,有观测冬季固态降雪的,还有校对雨量的“多雨量融合传感器”。原来,每一个气象数据背后需要这么多现代化的仪器和科学的测量程序才能得到!

从烈日炎炎的观测场回到收集传输数据的值班室,气象局领导为我们介绍了工作平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花花绿绿的图像、表格和数据的来源、用途和功能。

我们还有幸参观了忻府区气象局正在建设中的气象科普展馆。这里陈列着比我们的父辈还要年久的气象仪器。

这些大都是以前的人工观测仪器。它们虽然被陈列在展馆的玻璃柜里,但却见证了气象史上的风霜雨雪,完成了上个世纪的历史使命,也是气象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老功臣”了!

实践活动结束了,我们兴致满满、意犹未尽。通过气象专家们生动活泼的视频、图文并茂的课件和我们实地参观学习,我们深入地了解了气象观测、预报、灾害防御、大自然和天气之间的关系等科普知识,同时增强了防灾减灾的意识。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们所学课程是很好的实践和补充,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知识、探索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同时,我们学习到气象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和工作态度。

我们感受到科学道路上崇高的使命和美好的前景!

参加实践人员:

初班:

潘妍竹李玥璇赵韵乔李世渊

韩卓然孟宇月郭子瑄白宇航

张新扬王泽文候昊雨郝益民

弓子星郭宇恒柳皓元张恒睿

弓严皓杨思博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