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忻州召开。市委书记李俊明,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年经济工作,安排部署年经济工作。 李俊明指出,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会议强调,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部署,全面实施“”发展战略,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展空间拓展,着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五城联创、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平安忻州、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七个重点 七个突破李俊明在讲话中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扭住重点,破题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要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突破。 我国经济不振,看上去是需求不足,但实质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经济转型升级必须打好的持久战、歼灭战,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必须抓好。 要以大小基地建设为重点,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上有新突破。 目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工业强基部署,就是要以结构调整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根本,加快六个产业大基地和八个特色小基地建设,为全面脱贫、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品牌建设为重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有新突破。 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重要任务。 要以“三区联动”、“五城联创”为重点,在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增长极上有新突破。 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三区联动”的发展要求。滹沱河流域文化旅游经济区、汾河流域自然生态经济区、黄河流域综合能源经济区,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域,“三区联动”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推动市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新常态下我市拓展发展新空间、丰富发展新内涵、培育新的增长极的工作创新。 要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在推进大开放大发展上有新突破。 要全力推进高铁建设,充分利用五台山机场,精心打造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和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走出去、引进来,招大商、招好商。 以强化“五大政策支柱”为重点,在改革创新上要有新突破。 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创新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要以抓好民生保障、安全稳定为重点,在推进平安忻州建设上有新突破。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高度重视民生。要坚持就业为先、增收为要,守好民生底线和安全稳定底线。 扭住六件大事
郑连生对今年全市经济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他强调: 一要强化创新驱动,特别是观念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改革创新。 二要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促进转型升级,强化主体地位,着力搞好服务。 三要引深项目攻坚。全市上下要把“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作为不懈追求,搞好总结、完善机制,因地制宜、分类考核,突出重点、集中攻坚,重点围绕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9个领域增投资、上项目,要深化开放,招商引资,要精心搞好项目策划,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形成招商引资合力。 四要主攻集聚发展。要完善城镇化体系,加快门户、板块、基地、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坚持五环联动,加快农业产业化,切实推动要素集聚。 五要着力改善环境。要切实做好忻州推介工作,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中介服务环境、社会环境,有效改善政务环境。 六要努力造福群众。要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努力增强群众收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社会事业,高度重视群众情绪和心理健康。 记者:张建国 高翔 王君 摄影:刘纪森 编辑:王潇阳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