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台山区域(本文特指忻州东六县,即忻府区、定襄、五台、原平、代县、繁峙)作为中国全民抗战的策源地及模范区,许多共产党、国民党的重量级人物曾汇聚于此,或运筹帷幄共商抗日大计,或同仇敌忾痛击侵略之敌。这些重量级 五台县金岗库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 人物,共产党方面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林彪、聂荣臻等,国民党方面有阎锡山、卫立煌、郝梦龄、姜玉贞等。两党最初在山西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予以实施时的几位关键人物薄一波、续范亭、阎锡山、赵戴文、梁化之都是此区域人。尤为重要的是,在忻州五台山区域内,不仅至今仍传颂着许多两党精诚团结、用血肉之躯共同抗战的经典故事,而且还遗存着不少全民抗战的遗址、遗迹,并且大都是国家级或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代县太和岭口周恩来和阎锡山共商抗日大计的谈判旧址、夜袭阳明堡机场旧址,繁峙平型关大捷遗址,忻府区忻口战役遗址,五台县八路军总部旧址、晋察冀司令部旧址、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等等。 忻州五台山区域虽不大,但这一区域以及由这一区域籍的人所领导的整个山西,对抗战尤其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和实践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句话说得好,红军的故乡是江西,八路军的故乡是山西。那么八路军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就是山西的五台山区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抗战期间之所以能够在五台山区域内发生那么多的重大历史事件,涌现出那么多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军政要员和英雄模范人物,必然与其滋养与生存的土壤和社风民情有关。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壤和社风民情呢?用中共忻州市委书记李俊明的话说,那就是一种文化的土壤,一种不屈不挠勇于牺牲、敢于和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一种崇文尚武、知书达理的社风民情。 一 忻州五台山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 忻州五台山区域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境域东部是闻名全国的北岳恒山和“华北屋脊”的五台山,与巍巍太行山首尾相接,纵贯南北。中部有恒山余脉的馒头山、草垛山横亘东西,堪称天险的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等关隘雄峙其间;南北两部分又有系舟山、六棱山从东到西倾斜漫延;西北部是辽阔的大同盆地;西南部是滹沱河流域河谷地带。境内重峦叠嶂,形势险要,物产丰富,是山西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是开展游击战的理想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根据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战略方针和坚持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部署,八路军总部和师首先进入这个地区。年11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军区在五台县金岗库成立。五台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命运的各个重大转折时期,山西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春秋五霸,晋居其一;战国七雄,赵、魏、韩占其三。发生在高平市境内的秦赵长平之战铸就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诞生;三国纷争的局面最终归于一统,则 八路军师开赴五台山建立根据地 以“晋”代之;大唐帝国,是山西人打造的天下,其名号之“唐”乃太原别称;赵宋王朝克晋阳而终成一统,后又因失掉了包括今朔同地区在内的燕云十六州而失掉了半壁河山,只好退守江南,偏安一隅,终难逃亡国之命运。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山西表里河山,地势险要,东有太行山屏障,西接黄土高原,北有内外长城关隘,西面和南面是黄河天险;东出娘子关可挥师京津冀;南跨黄河可逐鹿中原;西出潼关可直取西北。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政权,得不到山西,在华北就立不稳脚跟。因此,夺天下者必先夺山西,得山西者才能得天下。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看山西、看山西的历史,可知山西确是夺取天下的枢纽。 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年3月3日在《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中说:“聂荣臻在五台山创造了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大队伍(不脱离生产的还不算)。我们要把这个例子告诉全国被占领或将被战领的区域的人民,使他们看到抗日的办法与出路。”“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中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也说:“我们跟日本人打仗,不怕从南方打,也不怕从北方打,最令人担心的是从卢沟桥打入山西,再经汉中入四川。” 从反面来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提出的战略部署也是“欲占领中国,必先占领华北;欲占领华北,必先占领山西”,妄图“一个月拿下山西全境,三个月灭亡全中国”。 二 五台山区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五台山区域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卫青出定襄北击匈奴、杨家将镇守三关抗辽等远的我们就不说了,仅举几例近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一是著名的义和团运动,曾在这里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以定襄为例,当时为反抗帝国主义八国联军的侵略,全县就有余人团结在义和团的大旗下,查洋货、逐洋人,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英勇斗争;二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日本成立时,有山西籍会员53人,其中仅五台、忻县、定襄3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部分领导人 前排左起:王承周 宋劭文 聂荣臻 吕正操 后排左起:刘皑风 刘奠基 王斐然 张 苏 县就有22人(分别为11人、6人、5人)。从有关的统计资料可知,山西同盟会早期的骨干多五台、忻县、定襄人。定襄的贺炳煌、齐宝玺留学日本归来,即发展会员20多人,成立了定襄同盟会,倡办新学,冲垮了封建儒学,在全县90%的村庄办起了新学堂。三是在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后,阎锡山等人于10月29日成功领导了太原起义;同时,华北革命巨子续西峰等一批同盟会骨干,组织领导了忻代宁公团,北伐并坚守大同,与清军进行了殊死拼搏,为推翻清王朝、结束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做出了贡献。四是五四运动时期,定襄、崞县(今原平市)、代县等地的青年学生及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北京、太原等地读书的进步学生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在定襄、五台、崞县等地建立起了党的组织。 三 五台山区域创造的抗战业绩 由于五台山区域崇文尚武的民风及骨子里所具有的通文识理的大局意识,造就了这一带的人民所具有的一种大敌当前、勇于牺牲、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甚嚣尘上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五台山区域的军民,尤其是两党摒弃前嫌,率先在山西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抗战觉醒,到抗战胜利,创造了抗战史上的多个“最”和“第一”的业绩。 一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年12月26日,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续范亭在中山陵剖腹明志,以死来唤醒国人抗日的壮举,举国震动,被社会各界赞为“民国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 二是“华北事变”后的年11月,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胡服(刘少奇)的委派回到山西,与阎锡山建立起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又改组了牺盟会,组建了山西新军。牺盟会这一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虽然会长是阎锡山,但实际上由薄一波主持工作,领导成员仅定襄籍还有梁化之、牛佩琮、郭挺一。年“西安事变”后,续范亭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回山西,推动阎锡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这是一个全国少有的具有战时政权性质的统一战线组织。以上两个抗日群众组织和随后建立的包括青年抗敌决死队、工卫旅、政卫旅、暂一师等在内的山西新军,使山西的抗战走在了全国抗战的最前列,成为当时的模范省。 三是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代县太和岭口的谈判和9月23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率领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南茹村,迈开了全民抗战的第一步。 朱德赴代县太和岭口与阎锡山商谈抗日事宜 四是年9月25日由八路军第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的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尤其是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五是年10月11日至11月2日历时23天的忻口战役,是国共两党两军在抗战期间精诚合作共御外侮配合最默契、协同最好的一次大会战。台湾前“行政院长”郝伯村曾说:“忻口会战,既是国共在正面与敌后战场合作成功的一场会战,也是国共唯一一次共同会战。”忻口战役为全国抗战赢得了时间和实战经验,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谱写了一曲国共两党合作,军民同仇敌忾、筑起血肉长城、长我中华民族志气的壮歌。此役虽发生在五台山区域,然而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牵动着国共两党的历史,以至任何时候提起忻口战役,都会拨动台海两岸敏感的神经。 牺盟会实际负责人薄一波动委会主任委员续范亭 六是年11月,以五台山为中心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它的建立和巩固成为晋察冀根据地的发祥地和中心,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是年9月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崞县人徐永昌代表中国政府在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在完全意义上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四 五台山区域抗战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五台山区域的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行践行者。在区域本土及由本区域人所领导的整个山西,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试验田和模范区,在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作出的贡献,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和从哪个层面去衡量,其作用和贡献都是难以低估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其总司令部及所辖三大主力师悉数进驻山西并以五台山为中心首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以此为开端,紧随其后又创建了晋绥、晋冀鲁豫根据地,它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相当突出。它居高临下,表里河山,北控燕赵,南指鲁豫,成为华北、华中、西北三大根据地的中心枢纽,为夺取抗战和全国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出征山西、实行对日抗战,是全国抗战爆发伊始发生在中华大地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犹如惊天撼地的风雷,成为最先奏响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凯歌。然而,八路军能够顺利地进驻山西,与阎锡山的合作态度密切相关。而阎锡山能够与共产党联合抗日,薄一波、续范亭又发挥了关键作用。国共两党在山西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建立了抗日群众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以及抗日武装山西新军各部。牺盟会和战动委的成立并由薄一波、续范亭负责实际工作,使山西的抗战准备走在了全国前列,并成为一盏明灯,吸引各地热血青年蜂拥而至,投身于抗战事业,中共中央亦因应时局的变化而将晋、绥工作置于首位。党在这一时期通过薄一波、续范亭参与并实际领导牺盟会、战动委,结成了与阎锡山合作的统一战线,以山西特有的方式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开始后,薄一波、续范亭又组建新军:前者进驻晋东南,合法地占领了太行、太岳大部分地区,开辟了太岳抗日根据地,并使新军的实际兵力和武器数量超过阎锡山的旧军,配合八路军粉碎了日寇对晋东南的两次九路围攻;后者进驻晋绥,在晋西北、晋东北、雁北和察哈尔、绥远两省广泛动员群众,普遍建立了县、区、村动委会,组织了农、工、青、妇等抗日救国会和儿童团,组建了25个游击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民兵,在开展灵活机动的抗日战争的同时,开辟和建设各级民主政权。战局如棋局,俨然棋坛大师的毛泽东将共产党抗战的一着妙棋果断地置于五台山区域乃至整个山西。而牺盟会、动委会、决死队、工卫旅、暂一师,及其创始人薄一波、续范亭、郭挺一,以及阎锡山、赵戴文、梁化之等人,则对毛泽东“一子敲枰,满盘皆活”的“棋局”贡献至巨。这段历史,后人当毋忘,青史应垂名。 总之,五台山区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抗战取得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没有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就没有后来的平型关大捷,就没有夜袭阳明堡机场,更没有后来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华北抗日根据地,也就没有中国的抗战胜利。因此,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是从五台山区域起步的,五台山区域是最早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成功范例,开创了我党广泛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河。全面抗战爆发后,五台山地区乃至山西成为了八路军华北抗战的立足点,成为了党领导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和发动全面抗战的策源地。 五 对未来抗战研究的建议 第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争,但同时也是战争史当中认识最有分歧的一场战争。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对这场战争的认识都有偏颇。实事求是地讲,抗战是救亡图存的民族战争,国共两党都进行了殊死作战。一个正面战场,一个敌后战场,二者相辅相成,否定哪个都不正确。我们应客观公正地评价两个战场的关系,两个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谁主要谁次要的关系。关于这一点,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和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赶上了实事求是的好时代,我们今后对抗战的研究一定要以此为遵循。 第二、过去的提法,如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讲的是“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近几年的提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武装力量”。我认为,在这两种提法中,都应该将山西新军也加进去,尤其是在我们五台山区域,在我们山西更应如此。这是学术界研究中应回归的客观史实。 (本文系作者于年4月15日在忻州师院举办的五台山民俗与社会生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作者简介/樊俊彪,政协定襄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委,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馆长 樊俊彪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