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写了山西那么多个地区的美食,感觉还是忻州的最符合小编的胃口!看起来就已经让人觉得很好吃了,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尝尝哦~ 五台高粱面鱼鱼 高梁面鱼鱼是五台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它是用普通高梁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看五台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高粱面鱼鱼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定襄蒸肉 古时定襄蒸肉为当地进贡宫廷之贡品,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在当地也是民间宴席必备佳肴。它主要以精瘦猪肉为主,辅以精制淀粉、精炼植物油及各种调味品,采取特殊方法精制而成。具有肉香扑鼻,回味无穷,多食不腻等特点,经常食用既补充必要的多种营养成份,又克服了肉类食品高脂肪、高胆固醇等弊病。它既是宴席及家庭餐桌上之理想佳肴,也是旅行野餐之方便食品,更可做访亲探友之馈赠礼品。 代县麻片 代县麻片早在清代就已驰名省内外。将上等面粉拌上糖,加入油、蜜水和成团状,然后擀成皮、涂上蜂蜜、撒上芝麻,上锅烘烙。成品色微黄,酥脆香甜,吃来满口余香。 繁峙疤饼 疤饼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名,亦名籽饼。其用料有白面、葫油、白糖、鸡蛋及苏打等。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约半尺左右的薄饼,在铁锅内铺一层磁砂,放一层饼,进行烘烙。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状若疤痕,其味香甜,其质酥脆,为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名闻遐迩。 宁武苦荞凉粉 “一窝丝”又叫“盘丝饼”,是山西省忻州地区宁武县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曾经是高级宴席的甜点。“一窝丝”以酥、脆、香为贵,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鲜食时甜绵可口,干食时酥脆清香。其形状像曲蜷待腾的蛟龙,提起一根线,放下一窝丝,动一动,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无比。存放一至两月,色、味不变,软硬程度不变。后来,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日益提高,白面、胡麻油家家不缺,“一窝丝”在全县农村兴盛起来,成为人们迎宾待客的佳品。 静乐瓦酥 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水印“瓦酥字样”。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可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选用精粉、纯蛋黄、上等食油、细砂糖为料。和面配料亦有特殊的讲究,精细的要求。成形时用模托就,再经油炸,出锅后压制成瓦状。 神池麻花 神池麻花为我区的名食之一,在食品业中著称甚久。其配料是酵肥三份,水二份半,油半份,糖、碱少许。炸时用葫油,要清澈澄净,以不起沫不冒大烟为宜。神池麻花看去色鲜美,闻之香扑鼻,吃起来脆而不硬,酥而不散,香甜耐嚼,回味无穷。 五寨猪黑肉炖粉 取猪的红熟肉,加土豆、粉条、豆腐和调味作料。在高压锅里炖足够长时间,直到肉和土豆炖烂为止,老幼皆宜食用。 岢岚柏籽羊肉 柏籽羊产于岢岚山区,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树林。山羊以柏籽、柏叶为食,人称“柏籽羊”。柏籽羊肉,肉质细密,纹理清晰,味道鲜美,有独特的柏籽香。用这种羊肉烹制的菜肴,不腥不膻,香美异常。岢岚的柏籽羊以清炖为主,原汤原味,鲜香无比,不用调味品遮盖。 河曲酸粥 河曲酸粥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传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传说: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 保德碗坨 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坨,观之晶莹光亮,质地精细,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将荞麦精粉用水拌成面穗,再加水调成糊状,盛于碗内,用急火蒸至半熟时,搅动一次,以防沉淀,熟后冷却即成。荞面碗坨宜凉调,宜热烩,或浇以素汤,或拌以肉酱,是待客之佳肴。 偏关羊杂碎 偏关养羊具有悠久历史。草坡资源丰富,各种牧草齐全,适宜养羊,羊肉肥嫩,有大补温胃之功效。《本草拾遗》将其与人参相提并论,特别是用三髓汤熬制的羊杂碎,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羊杂碎配料为:羊肉、羊肝、羊心、羊肺、羊肠、羊肚、三髓汤(羊脊髓、羊骨髓、羊脑髓)、羊油辣角、复合调料、香菜等。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