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富而彩, 眼花缭乱无从摘。 喧嚣尘世人不爱, 宁静乡村我自来。 炕围画,亦称墙围画、墙围。是一种中国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画。在中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以颜料做底,色彩画花,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日常脏污了,以湿布揩擦,则又光亮如新。因此炕围画开始在民间流行。临近春节,我有幸拜访并参观到农村仅存较少的炕围画和它的继承人。炕围画有的在炕的周围,也有的画在门窗上。它可以美化居室,也可以保护墙面。这些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炕围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走遍千家万户,其中山水风景画可谓神来之笔,瀑布雄伟壮观,瀑布水飞速地向下冲刷,瀑布周围云雾缭绕,好似仙境。一人徐徐走来,这美景忽然映入眼帘,她的心好似这瀑布一样,波澜壮阔,可是他没有继续向前,而是呆滞在那里,或许是被眼前此景所吸引了吧。炕围画就是人们把生活中没有的和一种向往的生活画到炕的周围。各种鸟兽的那种活泼与自由也许就是人们最最向往的。这不,可爱的猫,漂亮的孔雀,帅气的骏马。正是一副绿色春光图。这幅是福禄长寿图,想必会勾起大家的回忆吧。孔雀牡丹,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深受大家喜欢。我身边的这位就是炕围画的传承人了。他说,现在这种东西已经快失传了,越来越多的就是我身后的这种现代画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代土炕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了,炕围画的传承也陷入困境,几近消亡。李眉保,男,山西省原平市崞阳镇白村人,69岁,自幼喜欢美术,书法,招收收授学徒多名,为炕围画的推广和传承做了很多贡献,如今快70岁了,依然沉浸在自己喜欢的艺术创作中,手脚不灵便了,眼神也不好使了,看似自得其乐,但对于这门走向末路的艺术还是充满了许多无奈和凄凉。炕围画的传播因社会的发展影响而改变着,现代文化形式的多元化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炕围画的传承人正逐渐消亡,这也是制约炕围画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传统炕围画面临的生存形式严峻。针对这种即将失传的文化,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它进行传承和保护。第一,以人为本,保护炕围画传承人。第二,建立民俗文化村,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第三,可以利用电脑技术将传统炕围画注入现代元素,发展现代手绘墙图案,逐渐形成"新炕围画〃。传承性是民俗的一个重要特点。传承需要以人为主,需要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来传授给后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导致这种文化几近消失。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做到人人知文化,人人爱文化。2、在社会上的各个地方开展保护文化遗产活炕围画是一种记忆的承载,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瑰丽多姿的图案纹样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和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文化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挥之不去的历史印记。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是许多人的启蒙读物,像一扇敞开的窗户,打开了外面的世界,让人看到大千世界的美丽。一直到现在,家中长者在抚今思昔之时,津津乐道幼年时对炕围画的痴迷。“生态的民间美术,始终保持着‘实用—审美’的综合价值结构。”从而使炕围画散发出别样的光彩。来源班丁一涵忻州市北方中学校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