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全市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动员会召开。市委书记李俊明作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郑连生主持会议。市领导范波涛、王志东、王继明、武宪堂、曹爱民和省住建厅总规划师翟顺河出席会议。市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领导组副组长及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分管住建工作的副县(市、区)长、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分管住建工作的副主任和芦芽山风景区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副市长武宪堂宣读了《关于成立忻州市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领导组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忻州市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住建局、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定襄县、宁武县和河曲县主要领导分别作了表态发言。翟顺河作指导性发言。 (资料图) 李俊明在动员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先后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房改建等一系列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工程,实现了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基本解决了群众住房“有没有”的问题。但村庄功能不全、定位不准、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村民建房无序、村庄风貌杂乱、开发盲目、产业同质的问题,原生的自然环境被轻视、原貌的历史遗存被抛弃、固有的地域文化被破坏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有所恶化,与人民群众对人居环境的新需求相去甚远,有必要通过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全面提高村庄建设品位,全面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改善乡村宜居度。 他强调,要凝聚思想共识,充分认识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是市第四次党代会责任分解88项任务中的重要一项,这既是我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忻州的主动作为,也是省委、省政府交付我们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切实把握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 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三不要求” 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一不是简单的“穿靴戴帽”,不能就建筑搞建筑,要作为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来对待,多头兼顾,搞好房容屋貎与村容村貌的结合、生活设施与生产设施的结合、传统特色与现代气息的结合、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二不能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三不能搞“大拆大建”、“大轰大嗡”。开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根本目的是要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而不是现代城市的浓缩版,要着眼整治,在突出特色和完善功能上下功夫,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尽可能少花钱多办事,特别是要严禁向农民强行摊派。 在推进原则上要坚持“六个突出” 一是突出县为主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五台山风景区管委会要负责编制专项规划,筹集整治资金,并组织各乡(镇)开展整治工作。二是突出循序渐进。在选择村庄时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选择那些条件成熟,整治工作能出成效、能示范的村庄,注重从交通沿线和条件好的地方抓起,特别是要把高速公路沿线和五台山景区、芦芽山景区等风景名胜区作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精品示范点、示范线、示范区。三是突出技术指导。要搞好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和工作指导,聘请专家顾问编制《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并对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工匠进行培训。四是突出地域特色。既要体现自然特点,注重保持田园风光,又要体现民风民俗,突出文化个性,围绕特色做文章,坚持风貌规划与总规、控规有效衔接,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打造独特风格,切忌“千村一面”。五是突出功能环境。既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又要提前考虑发展乡村旅游的长远需求;既要考虑一家一户的设施配套,也要考虑整个村庄的基础设施完善。六是突出农民意愿。既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强迫命令、包办代替;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把农民力量调动起来,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变“等靠要”为“主动干”。 在资金保障上要做好“六个结合” 开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必须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整治资金。一是把整治工作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结合起来,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二是把整治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户籍人口50人以下行政村整村搬迁、生态移民结合起来,用好相关政策;三是把整治工作与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起来,统筹相关建设资金;四是把整治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清洁工程结合起来,改善农村整体面貌;五是把整治工作与集体土地产权抵押、土地入市等深化农村改革结合起来,争取信贷资金;六是把整治工作与发展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多管齐下,有效整合,实现政策、资金、项目向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聚力、发力。 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工作点多、面长,涉及的部门多,工作量大,要对照工作要求,制定任务书、确立路线图、倒排时间表,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二要制定整治方案,三要把握时间节点,四要加强考核问责,五要建立长效机制。 李俊明最后指出,开展农村建筑特色风貌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狠抓工作落实,真正把这件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忻州形象、事关长远发展的好事办好,为建设美丽忻州,推动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编辑:狄崇燕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王金华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