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忻州市-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务会在泛华酒店召开,会上决定统一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这是忻州市教育局首次组织这么大规模的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本次教学质量监测统一考试时间定于:年1月30日--2月2日;涉及小学四、五、六年级,初中七、八年级、高一、高二共7个年级,涵盖38个学科。 具体考试时间、科目是:小学、初中、高中同时考试。 小学考试为三天:四、五、六年级各考一天;四年级考语文、数学2科;五年级考语、数、英3科;六年级考语、数、英3科。 初中考三天:初一考语、数、英、政治、历史5科;初二考语、数、英、政、史、物理6科,考试时间为一天半。 高中考四天:高一9科,高二分文理各6科,其中高中试题分I类、Ⅱ类两个层次命制,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行选择。 忻州一中、忻州高级中学、忻州十中,忻州实验中学、忻州师院附中、范亭中学、原平一中、河曲中学、创奇中学、五台中学、繁峙中学11所高中选择I类试题;其余23所学校选择Ⅱ类试题。 这次考试共有所学校,名学生参加,其中:小学人,初中人,高中人;共设15个考区,个考点,个考场。 会议由副局长曹晋荣主持,市教育局局长刘新明、市纪委监委驻市教育局纪检监察组组长宫佩东分别讲了话,市教研室主任温高明就考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市直学校校长、机关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 教育部发布了一则重要文件 关于印发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宣布: 综合实践活动 将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 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这就意味着 中小学生将新增一门必修课 而这门课程跟语文、数学一样贯穿小学至高中! 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必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什么样的课程? 往下看吧 ↓↓↓ 01与一般学科课程有显著差别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 不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它是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鼓励打破学科界限,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说到底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02各学校的课程内容都可能不一样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与实施 应在地方指导下, 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 培养目标、可利用的社区资源等,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 还要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 与总体实施方案相互配套、衔接, 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也就是说: 每个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可能不一样 03作为“必修课”,会影响招生录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 要求对学生成长过程观察、记录、分析 平时要做活动写实记录, 还要建立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成为招生录取中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0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生为主,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 老师从旁指导 自主性 在主题开发与活动内容选择时, 要重视学生自身发展需求,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实践性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 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开放性 老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 打破学科界限,选择综合性活动内容, 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 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下, 几乎可以预见每个学生都 可以发现自身的个性和特长 还能不断激发潜能 05活动方式有哪些?考察探究 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 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讲究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 社会服务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 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 在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 比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 设计制作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作 把创意、方案转化为物品或作品, 过程中手脑并用,很好的锻炼动手能力 比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 职业体验 安排学生体认职业角色, 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 发现自己的专长,培养职业兴趣, 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 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比如军训、学工、学农等 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 也可以个人单独进行。 小组合作范围可以从班级内部, 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等。 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沟通能力。 06从小学到高中不同阶段学习目标规定课时 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 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小学贯穿到高中 会从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 个人自主发展等等各方面的需要 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 2、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1、形成国家认同。亲历社会实践,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2、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