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丽乡村行走进忻州在寻找美丽乡村,美丽景色中,途径曾是忻州四大古镇之一的麻会,邂逅了这里的特色糕点--糖枣。现将此美食介绍给大家。 糖枣,又名油枣,金果子。是忻州独具特色的传统老式酥糖糕点,也是忻州糕点土特产佳品中的“黄中王”。始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生产历史。据传,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恰逢阴历八月,原计划赶到太原过中秋。无奈雨季路特别难行只好停留在忻州贡院过节了。第二天赶往太原时途径麻会镇(今麻会村)正值村民王起凤家娶亲于是在此处暂歇,席间供上由麻会镇史成进师傅制作的糖枣,慈禧太后品尝后凤颜大悦,钦点为皇宫御点。从那时起麻会糖枣声动四方成为了山西忻州地地道道的名特产,与“炉食”,“养胃糕”并称为“忻州三宝”。 百年以来,“麻会糖枣”从清一直延续至今在历史长河的各个时期充分展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盛名三晋大地,备受省内外食客欢迎。起源地麻会曾是忻州四大古镇之一,官道穿村镇而过,镇上建筑分东南西北四门。镇上买卖铺户林立,熙来攘往,商家招幌飘逸,买卖兴隆,十分热闹,这也为“麻会糖枣”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百年贡品世代传承。期间,“麻会糖枣”经历了第一代史成进第二代郝全如至第三代史成贵社会传承,第三代史成贵第四代史海珠第五代史树森家族嫡传。 麻会糖枣,其状若枣,枇杷,色棕褐,内面芯黄,表面蘸糖滚圆,好似“蚕茧”。民间有“金(军)点心”,”枇杷梗“,”糖枣“,“节场果”等多种雅称,具有香,甜,酥,绵的特点。麻会糖枣古法工艺,御用食材,感官好,炸得透,吃蜜均匀,食时绵润松软,油而不腻,嚼后无渣,百食不厌,常食美容养颜益气补血,老少皆宜,留味一口香,博得了省内外食客的一致好评。 麻会糖枣由忻州市麻会村“50多年民间老作坊糕点店”海珠食品加工厂承袭前清成进家的真传秘方。多年来,麻会史海珠在继承传统油炸技艺基础上,潜心研制,积极创新,坚持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使口感更臻完美,成为老忻州人回忆的经典味道。 现在,麻会糖枣制作工艺是在综合吸收了宫廷糖料技术和民间传统特色基础上形成的,配料比例更加细化,成品的糖枣不仅口感更加酥软适口,而且保健养生价值更甚。制作工艺精成复杂,除了选料,配方和独一无二的“秘方”外,又有选晾,制胚,调糖浆,煮制,上糖,烘干等大小约六道工序。和面和炸制的过程也极具观赏性,炸糖枣的过程中尤其是火候极其讲究。成形的麻会糖枣犹如颗颗晶莹的“雪域明珠”。 一方一俗,一乡一味。发展至今做糖枣的多达上百家,其中最以忻州百年老字号“麻会糖枣”(也称“海珠糖枣”)出名,既是养身保健的理想食品,也是搭配茶点休闲零食的时尚选择,更可做访亲探友的馈赠佳品。 和面 配料: 主料和辅料: 精制小麦粉2.5kg油8.5kg绵白糖10kg 饴糖2.5kg碱面1.25kg桂花0.5kg红糖10kg 做法: 1、将饴糖、碱、油用开水冲开加入面粉中拌匀,再将打好的面穗与红糖调成的糖浆混合成面团,饧20分钟,然后搓成长条切成1.3厘米方圆的剂子,入油锅中炸成黄红色即可。(火候是非常关键的)。 2、将红糖、绵糖、桂花加水在锅中熬成糖油汁,然后把炸好的胚子滚入,捞出倒在盆里与过筛的热面和绵糖拌匀,表层裹一层即可。放入烘干机蒸发掉多余水分即可入袋即食。 切剂子 进行油炸 查看是否炸熟 出锅 裹糖 准备放入烘干机蒸发水分 包装 麻会糖枣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