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听说过中国的十大钓鱼台,但却未必知道忻州也有一处钓鱼台,而且是一处有故事的钓鱼台! 忻州钓鱼台位于黄河之滨的保德县西部杨家湾镇,距保德县城8公里,这里面临黄河,背靠大山,近临沿黄(河)旅游公路,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将领明代五省总督陈奇瑜于明崇祯十七年(年)耗巨资开凿的一处大型园林式石窟,也是黄河上唯一叫钓鱼台的旅游景点。陈奇瑜的孙子陈大德撰写的《钓鱼台记》流传至今:“钓鱼台者,余祖乙酉岁所购也。处保郡西,在故城村下。距城二十五里而遥。地临黄河,波流恬息,经风雨始作涛声。鱼多汇聚于此。以故秦晋者竟趋钓台云。见其水石清幽,隔绝城市,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钓艇往来碧波间,景色殊胜。”几百年之后,十二间精美的石窟依然立于黄河之滨,讲述着这位刚勇中直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 陈奇瑜是忻州保德人,字玉铉,一字正学。他的一生干过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第一件是弹劾阉竖魏忠贤;第二件是力主立朱聿键为唐王世孙;第三件是剿农民起义军,将李自成、张献忠等逼入车厢峡,几乎全歼;第四件是入清后坚持不剃发而被杀。 崇祯十七年(年)甲申变后,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迁富户大族充实西京,陈奇瑜也在被迁之列,当时,李自成部下郝安才据守府谷,陈奇瑜渡河到府谷时,郝安才收买了陈奇瑜的仆人,密谋让陈奇瑜留在府谷,陈奇瑜通过投降李自成的老部下唐通说服郝安才,才得已免祸。陈奇瑜到府谷后,陈奇瑜的一个姓张小妾见陈奇瑜去而不返,怕陈奇瑜死后受辱,服毒自杀。后来,陈奇瑜嗾使唐通杀了郝安才和出卖他的仆人,以仆人头祭祀张氏。从府谷回来后,陈奇瑜成天提心吊胆,到处寻找躲避之处,终于在保德城西二十五里的古城村发现了一处避祸之地,便买下那块地方。 陈奇瑜充分运用他的文韬武略与实战经验,经过三年时间构建了足可避兵乱的钓鱼台。此处主体建筑是一石洞,石洞长三丈,宽四丈,处于悬崖峭壁之上,下临黄河,洞外悬空建一阁,站在阁上,一望数十里。入洞需经过两道关口,都建有守护雉堞,石路蜿蜒长五十多步,其中壕沟上有桥,撤桥后路便断了。洞下开阔处建有六七间房屋,成一小院,可容十几个人。院下面石壁上凿了台阶,可通黄河,如果有难,返不回去,则可坐船从黄河逃生。大洞旁另有一小洞,通厨房、仓房,厨房旁边的水井中泉水渗出,可供饮用……但他终究未能逃过劫难。清顺治五年(年),在清军占领保德后,顺治皇帝请陈奇瑜出山做官被拒绝,于是,陈奇瑜刚修完钓鱼台,便被清朝政府以蓄发不剃、图谋反清复明等罪名残酷地杀害了。 现在,这里的景点主要有陈奇瑜总督的书房同哥馆和大型佛教活动区佛祖阁、潮音阁、藏经洞、古韵轩、吕祖祠等,此外还有古水井、古渡口和嵌有“天险雄辟”的古关门,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攀”之险。石窟区悬崖总长米,总面积八万平米。石窟前有水域面积50亩的玉玹湖。这里还有黄河中游现存的唯一黄河古纤夫栈道,山顶有占地八十万平米的春秋古城遗址“林涛寨”,此外还有晋西北名刹关帝庙和魁星阁和钓鱼台宾馆。 在奔腾咆哮的黄河急流之上、在奇险峻峭悬崖峭壁之间,保德县钓鱼台依山而筑,巧布石窟,错落有致,顺石之纹理而自成章法,堪称奇绝。虽历经数百年,但依然凿痕清晰,石窟完整。传说,那时开凿的工匠是从山上一步一步修栈道下来,然后就吃住在山崖里,秘密施工。工匠们就是一凿一凿地凿开了每一个洞穴,凿纹非常整齐漂亮。据考证,保德钓鱼台的石质属石炭纪岩层,在一亿二千万年前就已形成,形成时的砂石比例最佳,因而石质整体性强,而又坚固。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石窟就如天生长就一般,没有任何缝隙。这个石窟群共有六组12个石窟,石窟的基本结构为下凿石门,中有通道,上为主区。所有建筑全部嵌在整石上,简直是一个石头的世界。 夕阳西下,大河西去,脚下的河水已经退去。留下百亩沙田、一泓清湖。如今的保德县钓鱼台,以它博大精深的石窟语言、人文历史成为晋陕峡谷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人们在这里徜徉流连,缅怀历史! 为了让这颗渐被遗忘的明珠发光闪耀,为了让数不胜数的忻州美景向外界展示,请您为忻州争夺山西旅游大会举办权加油助威! [投票方法] 1、扫码 2、点击右下角“投票抽奖”——“参与投票”,选择“忻州--您的心灵之舟”,向下拉,点击“投票”按钮即可。 3、网络投票从4月25日启动,7月29日关闭投票通道。参与投票的网友,可继续参加有奖互动,现金红包、幸运大奖,等你拿! 4、每个手机号只能投一次。 来源:本中心综合消息 编辑:狄崇燕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