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2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编者按:5月17日,道中书院?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信阳开幕,5月19日,忻州实验中学校长、道中书院特约讲师杨宝钧晚上开讲。道中志愿者文字根据录音整理成稿,由杨宝钧校长修订,刊出以飨读者。

各位老师,各位校长,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道中书院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很好的在一起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实,忻州实验中学的读经起步,也仅仅是最近两三年来的事情。无论跟吴迪校长的春华小学相比也好,还是跟王献岭校长的永城二小相比也好,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远远达不到老实、大量的标准。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把我们读经走过的一些历程和基本的做法,以及我的一些简单的思考,与各位同仁分享一下,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我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忻州实验中学成立于年,是山西省的示范高中、山西省义务示范教育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在校学生五千多点,教职工四百一十来人。我们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二十轨,初中十轨,办学质量在地级忻州市来说处于第二位。优秀的办学成绩也为我们推广读经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压力相对来说要小点儿。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回报社会”;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习惯良好,兴趣广泛,身心健康”。

接下来我围绕前面提到的三个方面,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第一,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读经?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结合我们几年来走过的三个历程向大家汇报。准确地来说,不是我们选择了读经,是读经眷顾我们,为我们推广传统文化、学习统文化找到了一条捷径。

忻州实验学校与传统文化的缘分,从接触到今天,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年春季至年秋季,属于入门和奠基阶段。

我们最早接触传统文化是年的8月份,当时大同国学的张亦冰校长在我们学校做了一场讲座。那个时候是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也由此认识了《弟子规》,之前是不屑一顾的,听了讲座以后才发现《弟子规》里面原来蕴藏了这么有价值的内容,这也开启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可以说,张亦冰校长是忻州实验中学传统文化的播种者和启蒙者,开启了实验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我们现在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年开始,我和学校的一些主要的管理干部也出去参加了一些讲座和学习,我当时还是副校长。年的时候我们学校举办过一次大型的传统文化论坛,全校近位教职工参加了学习。我们也开展过一些其它方面的活动,比如成立了德行社、国学论坛、茶友会等组织。但基本上是一种自发式的学习,我们虽然每年也安排老师们外出学习,但是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的落实规划,效果不是很好。

第二阶段:年秋季至年秋季,属于系统规划和初级实践阶段。

年孟金松老师重新受聘于实验中学之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开始从学校层面系统化地推进传统文化的学习。到底怎么做?原来仅仅是有兴趣的老师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是老师们教学的压力很大,时间特别紧,要他们来推动这个事情是很难的。所以必须有一个专人来负责来规划这个事情,但是谁来做呢?孟金松老师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在建校初期就在实验中学任教,辞职之后长期在外面学习传统文化,做义工,达七年之久,是最理想的人选。所以也就有了孟老师的重返实验,回来之后,他担任学校传统文化专职教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孟金松老师是全面开启忻州实验中学的传统文化学习高潮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也正是因为孟老师的重新加入,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正式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的阶段。

年是一个摸索阶段。我们成立了传统文化实验的领导组和项目组,最初的定位是以《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为主。在孟老师的主持下,我们在每个年级设立了两个实验班,但是客观地说,实验班并不成功,群众基础薄弱,基本上是孟老师一个人的事。我们也开发了一些课程,设计了一些活动。现在来回顾,这个阶段,我们只是开了个头,但效果呈现出来不是很好。

但是在这一年里,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支持,越来越肯定,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年春节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教育部也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在世界儒学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最高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样的活动,是前所未有的。一系列的信号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们也就放心大胆的去做这件事情了。所以说,年到年时间虽然短,但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第三阶段:年秋季至今,属于读经目标明确和坚定推进阶段。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从网络媒体上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