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忻州籍院士简介

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

1、李静海男,汉族,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副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年12月不再担任);亚洲科学院理事会(aasa)主席。

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全国青联副主席。“”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颗粒流体两相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研究。一直从事颗粒流体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的研究。通过认识非均匀结构、状态突变和多态现象等问题,提出量化非均匀结构的多尺度方法,建立了局部结构的极值判据、整体分布的稳定条件以及状态突变的临界条件,从而形成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

通过优化光纤排列,发明了颗粒浓度线性响应的光纤探针,又将其与动量探针复合,实现了瞬时颗粒浓度和速度的同时测量。发明了小型燃煤设备中通过解耦燃烧抑制nox的无烟燃煤技术,开发了系列产品。申请16项专利并得到应用。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致力于气固两相系统、计算机仿真和煤燃烧方面的研究。开发的抑制氮氧化物排放、无烟燃煤技术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获年中国科学院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获奖人)。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赵宪庚男,理学博士,凝聚态和核物理学家。年11月出生,山西省忻州市人,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十八届中央委员。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年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他率先在国内探索凝聚体系与外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成为这一重要前沿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从理论上预言的十多种可测的物理效应,多数已为他人实验所证实。年以后,他的工作重点转到了核武器物理研究,又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内做出了可喜成绩。组织、领导并主持完成我国多项大型科学实验和国防重大任务,负责理论方案制定、可靠性论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决策,对推动我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谢克昌男,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年10月生于山西太原,原籍山西五台。煤化学工程专家,我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年研究生毕业于太原工学院,年至年美国南卡大学访问学者,年获日本信州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教育部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等,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太原理工大学校长等。

长期从事煤化工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的科研、开发、教学和战略规划研究,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能源领域“”项目,提出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并指导工程示范;倡导并推动“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立法和实践;主持完成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等重大咨询项目和“能源金三角发展战略研究”等重点咨询项目,正在主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建设项目之能源专业知识服务系统建设子项目”等重大咨询项目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培养能源化工博士60余名,博士后6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7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和《现代煤化工技术丛书》12册;独立和共同发表论文余篇。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4、刘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年11月生于山西忻州河曲。法医毒物分析学家。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现任中国法医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医学杂志》主编,《刑事技术》杂志主编。曾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印-太地区法庭科学会理事长。

从事法医毒物分析工作50年,主持并参加完成了20项重大科研项目,应用效果显著。筹建并发展了我国刑事技术标准化工作;筹建了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参与制定75、85、95和10年刑事技术发展规划;主持行业标准和一些部门技术法规的制定;主编《中国法医学杂志》;长期担任印-太地区法庭科学会副理事长;是世界毒物学会会员和中国地区代表;促成联合禁毒署培训合作,举办了15期麻醉药品检验技术培训班;年任中国法医学会理事长。

从事法庭科学技术工作50年来,在科研、案件鉴定和技术管理方面做出了很大成就和突出贡献。学风道德正派,是我国法庭科学技术事业承前启后的优秀代表。主持并参加完成了2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大会奖1项。解决了一大批疑难案件物证鉴定的难题,为国家和群众挽回了重大损失。年被人事部、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泛美法庭科学会授予“对中国和世界法庭科学做出突出贡献奖”。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5、郭应禄男,主任医师,教授,年5月4日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现任北京大学男科病防治中心主任、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泌尿外科和男科新一代学科带头人。

年主持研制国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样机,年用于临床治疗肾结石,年首创俯卧位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国内eswl领域的开拓者。80年代率先开展经尿道手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和腹腔镜的微创手术。年主编第一部《腔内泌尿外科学》,为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80年代主编第一部肾移植专著《肾移植》,年提出腔内热疗3个温度段的观点,澄清了国际上模糊概念。年创建腔内泌尿外科和eswl学组,年创建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同年组建北京大学泌尿外科医师培训学院,年和年相继启动“人才工程”和“将才工程”。

年创建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年组建了国家泌尿男生殖系肿瘤研究中心和卫生部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医疗中心。为我国泌尿外科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编著作32部,论文余篇,成果20余项。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已故忻州籍院士

贾福海男,(.8.23----.10.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年8月23日生于山西原平。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年10月3日逝世。曾任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高级咨询中心高级顾问、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在三门峡水库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对该地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独特的分层原则,对我国当时第四系地层的划分有重要的意义。

指导上海地面沉降研究、参加长江三峡坝址最终报告的编写和天津城市供水勘察等重大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积极倡导地表水、地下水的综合利用,在把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方面提出了重要的见解。~年对越南红河流域水利规划和地层划分作出了贡献。代表作有《对三门峡水库三门系的初步认识》和《论上海基底碳酸盐岩层储水的可能性,探索控制地面沉降的新措施》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