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忻州美食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是值得品尝的。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每个季节都有其对应的各种美食小吃,忻州美食中包含着风土人情,包含着乡土气息。忻州大多数美食都是以五谷为原料,外表不华丽但实质却很美味。代县面麻片 代县麻片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汉族传统名点。其片有二寸长,半寸宽,色淡黄,薄如叶,质脆味香,驰誉省内外。暇时小食三片五片,美口止饥,耐人寻味。 据说,清朝末年,一位在江苏做官的代州人特别喜欢吃江苏的麻片,告老还乡时便带了一名专做麻片的厨师,回乡在家做麻片供自己食用。后来这位厨师将其技艺传给了代州人,经代州人的改进制成了独具特色的代州麻片。 麻片选料严格,要用上等面粉、去皮芝麻仁、纯麻油、蜂蜜与白糖做原料。其做法是,将面拌糖、和油、揉蜜水、擀皮、涂蜜、撒芝麻,然后上锅烘烙,制作精细,遂为佳品。难怪有人这样讲:代县面麻片色香味俱佳出自巧手,揉烫烤皆妙名师乃有高徒。 五台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流传于山西太行山区、河北平山、井陉及山西五台山一带春节期间的传统面食小吃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在过去,五台人民常年多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这种粗粮细作的食品。 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制作时,将玉米面粉和黄米面粉掺合在一起,加水和成软面团,发酵后对好碱,再把红糖揉入面团中,再放人一点精盐揉匀。然后将面团揉搓成2厘米粗的条,切成6厘米长的段,再在面段上均匀地切三个刀印。切好的面段放人热油锅内炸成金红色捞出,食用时上笼蒸20分。蒸透后出锅即食,口感绵软劲道,时间稍长就硬了。 忻州瓦酥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每公斤约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块。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 忻州制作瓦酥已有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瓦酥入口沙、甜、香、松软。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经忻州市,州官许翰度敬上由麻会镇(今麻会村)王凤龙师傅制作的瓦酥,慈禧食后龙颜大开,赐名龙凤瓦酥。也就是从那时起,忻州的瓦酥名声大震,成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产品。 制作瓦酥选用精粉、鸡蛋黄、食油、细砂糖为料。先将鸡蛋去蛋清,留蛋黄。蛋黄打好后,放入砂糖、面粉(一半)、食油,继续搅动,待油、糖、面完全混合均匀为止。余下的一半面粉倒在面案上,面中间挖一坑,取搅匀的蛋黄,放入面坑内,和成面团。用面棍擀开后,切成瓦酥条状,在专用模具内,压制成形。半成品放入油锅后炸制,炸成金黄色即可出锅。 一窝酥“一窝丝”又叫“盘丝饼”,是山西省忻州地区宁武县的特色小吃,历史悠久,曾经是高级宴席的甜点。“一窝丝”以酥、脆、香为贵,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鲜食时甜绵可口,干食时酥脆清香。其形状像曲蜷待腾的蛟龙,提起一根线,放下一窝丝,动一动,散成一堆;嚼一嚼,其味无比。存放一至两月,色味不变,软硬程度不变。 制作“一窝丝”需要几种上好的原料:白面、白糖、精盐和山西特产胡麻油。“一窝丝”分为甜类和咸类。甜类佐以白糖,咸类加入精盐。制作时,要将达到一定甜度的或咸度的糖或盐用温开水溶解,用以和面。面要和好揉到,在面案上醒40到50分钟,再将面拉成均匀的细丝,蘸足胡油后团圆成形,用慢火烤烙成饼。这样,饼子就达到了不腻不硬的效果。看去是饼,一动为丝。 但凡品尝过“一窝丝”的过往宾客,几乎全部惊叹不已。赞叹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竟会有这样形也绝,味也绝的美食! 忻州美食代表的并不仅仅是忻州一个地区的味道,更是山西人民的饮食缩影。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更加了解忻州以及山西的饮食文化。 本文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刘远责编:于飞统筹:刘进葛丽娜监制:李磊明贺福中 中国黄河电视台融媒体三大系列邀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