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此为自驾环中国D32天,出行线路: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城,行程:公里。参观“三晋第一名胜”—晋祠,此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 清晨六点五十分车从定襄县城出发,十二点左右才到达“三晋第一名胜”的晋祠景区。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 晋祠门楼 门楼庄重古朴,祠内古树成荫,几十座古建映掩其中,尽显幽静典雅,让人不由驻足感叹,晋祠果然具有江南古典园林的风味,不由得让我这个身在他乡的江苏人多了一份亲近感。 唐槐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水镜台东北侧的一株唐槐,树高约20米,主干通直无损,,枝叶繁茂,生长旺盛。晋祠有古树名木96株,其中超过千年的古树30株。但挂牌标明是唐槐的唯独此株,树龄约年,为特级珍稀古树。 旅游团队不少,来来去去一波又一波,参观古建筑只有听讲解才不会走马观花,我们全程跟着团队导游的脚步。 沿着中轴线,导游重点介绍晋祠三绝(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晋祠三宝(鱼沼飞梁、献殿、圣母殿)以及水镜台和金人台。 水镜台 首先来到了面向圣母殿,三面开敞的水镜台,这是一座明清戏台,集中国古代建筑中亭、台、楼、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是祭祀圣母演戏酬神的场所。据说在戏台前两侧的地下埋有八口大缸,为我国较早时期的扩音设备。 会仙桥 智伯渠上的会仙桥,是一座长约六米、宽约四米的石桥,中间高突如弓形,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相传是明代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会仙桥桥下流淌的就是有名的晋水,灌溉着晋祠附近的千顷良田。 金人台 走过会仙桥,金人台上的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引得游人驻足,因铁为五金之一,所以叫金人,导游还让我们猜哪一尊是完好的。西南角这尊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年)铁人,铸造工艺精湛,形象威武,线条流畅,是模仿了佛教中“天王“的形象,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对越坊牌楼 对越坊牌楼创建于明代万历四年(年),造型优美,雕刻精细,这是晋祠内极少见的一座牌楼,“对”是报答,“越”是宣扬,意思是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它的南北两侧建有鼓楼和钟楼。 献殿 献殿是晋祠内唯一的一座金代建筑,建于金大定八年的年,是祭祀圣母时陈列贡品的场所,可以看出它既是一座重重的大殿,又是一座轻巧的凉亭。 据《晋祠志》记载,过去每年在农历七月初二有祭拜圣母和从七月初四到七月十四的圣母出行两项大型活动,称赞圣母功德垂厚,滋养一方。而古代祭祀时用的都是整猪、整羊、水果之类,由于七月初天气炎热,古人非常聪明,在殿的四周安装直立栅栏,起到了很好的通风作用,所以献殿也被誉为“古代的天然冰箱”。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局部 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有一长方形的鱼沼,在这上面建有十字形桥梁,下面用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形状如同大鹏展翅,名曰鱼沼飞梁,它是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唯一。与圣母殿同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圣母殿 我们来到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年)圣母殿,里面供奉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游客只能在殿堂外参观,当初为了祭拜圣母拥有足夠的空间,大殿设计宽敞而且没有一根柱子,在古代拥有这样的设计风格着实使人惊叹。 圣母邑姜 侍女像 圣母殿内41尊宋代、2尊明代的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塑像尺度与真人相近,人物姿态、表情惟妙惟肖,反映了宋代真实的宫廷生活。圣母邑姜居中而座,雍容华贵,侍女像则姿态各异,这些迄今已有近多年的彩塑,以其逼真的形象让游人称颂不已。 圣母殿殿顶梁架上悬挂着密集的称颂圣母的牌匾。 木雕的盘龙 殿前那中国现存最早的八根木柱上,每根都有一条木雕的盘龙紧紧环绕,虽然年代久远,然而形态各异的八条盘龙依旧神态威武、一派生气。 周柏 周柏是在圣母殿的北侧植于周代的柏树,原先本有两株,如今只剩一株。被铁栏围着,树高有二十来米,向南倾卧,真不敢相信这是棵近岁的活树。 难老泉 难老泉为晋阳第一泉,游客也最多,泉上有亭,亭内用石栏围起一泓泉水,泉水翻腾隆隆作响,震撼人心。据说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但是导游说,难老泉翻滚的泉水是人工的,谁知道呢? 善利泉 除了难老泉,边上还有善利泉及鱼沼泉的亭子。善利泉亭是一座八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北齐天保中(~)创建,“善利”一匾出自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晋祠最突出的特点是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随意走动,晋祠的次要建筑同样古朴精巧,花草、碧水衬托着晋祠,赋予了它无限的灵气。 唐叔虞祠内的塑像 晋祠圣母殿的东北面,有一座元代建筑唐叔虞祠,主殿为元代遗构,殿前廊内有元代塑像。 松水亭 松水亭建于清代乾隆末年,过去乡人祭祀时,会在这里摆放贡品,“松水”之名取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 八角莲池 八角莲池又名放生池,始建于唐代,其形八角,池中植有莲花。 唐碑复制碑 半天的游览结束了,接近晋祠出口处,有唐碑复制碑立于此。唐贞观二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唐太宗李世民嘉幸晋祠,亲撰铭文,刻立石碑,全碑多字。原碑在贞观宝翰亭内。 两点半参观结束,赶往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县城,那里有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 去平遥县城的省道高低不平,限速七十到八十,有很多大货车和测速。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