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南宋宁宗,开禧二年(年)春。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勒台”(“大聚会”之意),大会蒙古贵族。蒙古各部尊铁木真为“成吉思可汗”,以蒙古部落为名,建立“大蒙古国”。

蒙古建国后的第五个年头,南宋嘉定四年(年)二月,成吉思汗正式誓师伐金。在陕西、山西、河北和山东等地,蒙、金之间进行了长达23年的战争。直到宋理宗端平元年(年),蒙、宋联军,合力攻破河南蔡州城(今河南汝南县),金哀宗自缢身亡。金国宣告灭亡。

起初,笔者对蒙古人用长达二十三年的时间,灭亡金国,始终不解。难道纵横欧亚的蒙古铁骑对曾经的“旧邻”女真人放慢了脚步?——其实不然……

在蒙古灭金的二十余年中,蒙古人的所有战略构想和战术实施,几乎都是根据自身民族的特殊性而量身打造。并且在与金国的作战过程中,根据敌我,乃至与第三方势力之间的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战略战术。事实上,正是得益于蒙古人精准的战略设计,虽然耗时长,但却能以最小的代价消灭金国,占据广袤的土地。

蒙古灭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至年(南宋嘉定四年至嘉定九年),由成吉思汗主持伐金战役;年至年(南宋嘉定十年至宝庆三年)由木华黎、及其子孛鲁主持灭金战役;年至年(南宋绍定元年至端平元年),由窝阔台主持灭金战役,并最终覆灭金国。

三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主帅主持对金的作战任务。而在此期间,每个阶段的对金战略也在根据蒙、金,甚至南宋方面的形势变化,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第一阶段,成吉思汗时期:

年(嘉定四年)二月,成吉思汗在克鲁伦河畔正式誓师伐金,揭开了蒙古灭金的序幕。三月,蒙古军分为两路,成吉思汗率军向居庸关、中都(今北京)方向推进;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军,向西京(今山西大同)推进。到八九月间,蒙古军在野狐岭(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击溃金朝的女真兵、契丹兵与汉兵,共约三十万人,史载:“金之良将精兵,大半尽于是役”。

同年,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失守,中都大兴府(今北京)被围,东京辽阳府(今辽宁沈阳)遭到蒙军袭扰。金国“六京”,其中三京已经遭到了蒙军不同程度的攻击和袭扰。

事实上,在成吉思汗主持对金作战的5年间,据不完全统计;西京大同府两度被围,并最终失守;中都大兴府四次被围,最后一次也彻底失守;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举城投降;东京辽阳府(今辽宁沈阳)屡遭攻击;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遭到袭扰。仅剩远在今黑龙江阿城的上京会宁府,能够“独善其身”。至于北方长城的重要关口居庸关,已经变成了蒙古人的内关。金国的都城也被迫从中都迁往黄河南岸的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蒙古人的进攻没有仅停留在金国分布在各地的京都。山西、河北、山东和辽西均遭到了蒙古军队不同程度的攻击。

年秋,成吉思汗于当年秋天兵分三路,大举进攻中原。右路军一度抵达黄河以北的忻州(今山西忻州市)、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左路军抵达平州(今河北卢龙县北)、滦州(今河北滦县)、肆虐辽西诸郡而还;成吉思汗率领的中路军,沿河北州县南下,抵达山东的登州(今山东蓬莱市)、莱州(今山东莱州市),最远抵达今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沂市。

在此后数年间,在河北和山东,蒙古军的出没日益频繁。河北和山东西北部的州县,经常遭到蒙古军的占领和掳掠。战争成为这一时期蒙、金之间的常态化。

但有意思的是,蒙古人对这些地区从来是攻而不占。往往是在击溃金军后,进行一番掠夺,然后回到草原休养。而金国趁机重新占领失地,转年蒙古军再次兴兵攻打,如此下来,有些地区反复处于蒙金的争夺下。

至少在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军南下,仍然带有很浓厚的游牧民族风格。这一时期,蒙古对金朝进行征伐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财富和人口,不断消耗金朝实力。蒙古军团基本上采取春去秋来、反复攻掠的方针。尽管一些城镇受到攻击或被占领,但是,蒙古军一旦达到目标以后,便弃而不守,返回北方。

但事实上,蒙古人的这一战略,恰恰反映其民族内部的一个短板;人口太少。如果像汉人或者女真人一样,每攻下一座城池,便分兵驻守,那么从长城到黄河这漫长的战线上,蒙古人的兵力势必会非常分散。而且此时的金国并非完全失去了防御能力,在河北、山西,特别是迁都以后的河南地区,金国的生力军正在不断的集结,扼守黄河,随时准备渡河作战。

所以蒙古人“攻而不守”的战略正是结合自身民族的特性,利用其自身的军事优势,不断地消磨金国的有生力量,从来不作无谓的战略驻守。但这样一来,蒙古灭金的周期,则会大大地延长。

到了成吉思汗伐金的后期,特别是金宣宗迁都河南后,原河北驻军大量迁至河南,以年金中都(今北京)被蒙古军占领为标志,中都附近的军事重镇几乎都被蒙军攻下。到成吉思汗西征前,蒙古所占领的金朝故地大致分布在今山西中北部、河北大部、山东东北部、辽西地区等。金国基本上丧失了对北方的控制力,只能凭关(潼关)守河(黄河),局促在河南一隅(年,河南也遭到了蒙古军的洗劫)。

第二阶段,木华黎、及其子孛鲁时:

年,成吉思汗调整对外战争的战略方向,自己率蒙古主力军开始西征,只留下木华黎为首的少数军队经略中原地区。

木华黎的对金战略,相比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成吉思汗原有的基础上,开始在北方的燕云地区,设置“燕、云行省”,覆盖了河北、山西的北部、以及辽西地区。行省制度一方面负责管理该地区的民众;另一方面,以此为军事基础,作为南下的桥头堡,缩短了蒙古军攻打中原未下之地的距离。

木华黎的对金作战计划,主要集中在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和陕西地区。此时的金国已经放弃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重建了关河防线,计划以潼关为据点,以黄河为防线,集合精锐军队,与蒙古军展开对峙。

所以,这一时期的蒙古军队,一方面要兼顾河北地区,一度攻占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市)已经黄河北岸的孟州(今河南孟州)。对已经占领的区域,蒙古军不再攻而不守,而是利用“羁縻”政策,笼络和招抚占领区的武装力量,驻守现有的城池。例如年,蒙古军攻克山东在黄河南岸的东平府(今山东东平)后。招降汉人严实,开始长期驻守东平,以此作为蒙古军沿黄河一线,对金国实施战略包围的重要节点城市。由此,金人再难复守山东。

另一方面,木华黎放弃从河南突破黄河防线,开始集合大军转攻陕西,试图从陕西迂回,突破潼关,占领洛阳,以洛阳作为蒙古军南渡的节点城市。进而联合山东蒙古军,对固守开封的金国残余势力,进行围歼。

但事实上,金国方面已经意识到,陕西对金国存亡的重要性。年,木华黎向陕北重镇延安府(今陕西延安)发起进攻。但金军死守延安,蒙古军久攻不下,只好转而绕过延安,攻占洛川(今陕西洛川东北)、郧州(今陕西富县)。

木华黎时期,是蒙古人对金作战的重要时期。年,太原失守,打通了蒙古军南下山西,联合河南的通道。蒙古军自此南下进入山西,抵达黄河,再无人可挡。同年,蒙古军开始进攻陕西的凤翔县(今宝鸡凤翔区),凤翔毗邻渭河,是蒙古军下一步,进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的重要据点。但是和延安一样,金军死守凤翔,直到年,木华黎病逝,凤翔也未被攻破。

木华黎病逝,对蒙、金双方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蒙古军因为木华黎的病逝的而暂缓攻势。其子孛鲁继承木华黎的王位,主持对金作战,但随即被成吉思汗命令转攻西夏。

而金军则趁机,开始大规模的收复失地。汾西县(今山西汾西县)、荣州(今山西万荣县西南)、洪洞县(今山西洪洞县)、孟州(今河南孟县)相继被金军收复。而在河北,武仙叛变投金,蒙古在河北的重要节点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失守。蒙古军的进攻陷入了瓶颈期。

年,征讨西夏的进程进入了末期,成吉思汗留下部分蒙古军队继续进攻西夏,亲率大军进攻金朝在甘肃最远的属地积石州(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这表明,蒙古军的军事重心,再一次放回金国。

但不幸的是,就在成吉思汗回师的同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六盘山下的清水县(今甘肃天水市清水县)病逝。死前,成吉思汗留下遗言:要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覆灭金国。

木华黎时期,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蒙古在未来几十年的对金和南宋的作战指导方针。一方面,以陕西为据点,越过潼关,直抵开封。另一方面,蒙古军从陕西可借道宋境,对河南的金军实施迂回包抄。

而对南宋方面,两淮地区是南宋的重点防御区域,不易攻破。蒙古军只能依托陕西地区,把进攻的重点要放在京湖和川陕地区,突破这两大战区其中一个,就能沿长江南下,直抵江南,覆灭南宋,指日可待。

第三阶段,窝阔台时期,金国的灭亡进入了倒计时:

年木华黎的儿子孛鲁也病逝了,覆灭金国的作战指挥权,重回铁木真家族。年,8月,窝阔台正式即皇帝位。次年,重新发动对金作战,分别从河南、陕西两地同步进行,但进攻的重点还是放在陕西地区。

蒙古军在陕西的战役,是遍地开花,但同样也遭到了金军的顽强抵抗,凤翔县和京兆府(今西安)直到年,才被攻克,此时距离金国灭亡仅剩两年的时间。另一方面,进入河南的重要关隘,蓝田关和潼关,久攻不克。蒙古军在陕西的进攻陷入了停滞。

同年五月,趁着夏日休战期,窝阔台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按照成吉思汗的遗言,借道宋境,沿汉江而下,从河南的邓州、唐河一线迂回包抄金军。

窝阔台随即兵分三路;中路军放弃潼关,自碗子城(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南下渡黄河,作为策应之师;左军由济南向推进,配合陕西蒙古军,准备包围金南京府开封;右军由拖雷率领,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期以明年春,会开封。

三路大军,以拖雷的右军最为关键,倘若借道失败,蒙古军合围开封的战略,便很难成立。事实上,蒙古人在此之前就开始不断的向京湖和川陕地区制置司派遣专使,要求南宋方面借道,允许蒙古军对通行。还曾派专使入江南,面见理宗,要求借道江淮北上河南。但这些要求,南宋方面都予以拒绝。

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五月,窝阔台决定武力借道宋境。蒙古军一方面进攻兴元、天水、成州等地,另一方面继续遣使谋求借道。宋将张宣不惜杀蒙使,断绝借道之意。

南宋四川制置使桂如渊被蒙古军队吓破了胆。不仅自己不敢组织抵抗,而且要求诸将不许出兵,还准备好了牛羊犒劳蒙古军。托雷乘势率军闯入大散关。攻破凤州城,屠洋州。围攻川陕重镇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沿汉江而下,抵达邓州(今河南邓县)。

从邓州北上,拖雷一路势如破竹,泌阳、南阳、方城、襄、郏至京诸县皆破,窝阔台从白坡渡(今河南孟津县东南)黄河。年,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州)挫败金军最后的主力。随后占领钧(今河南禹州市)、洛(今河南洛阳市)、许(今河南许州市)、郑(今河南郑州市)。同年3月,合围开封,金朝的政治中心岌岌可危。

开封城,蒙古军一时难以攻破,但金哀宗已经决定放弃开封。到年末。金哀宗遁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随后又逃亡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年,开封守将崔立开城投降,开封城破,这已经不知道是开封城第几次换主人了……

金哀宗潜逃蔡州,窝阔台和金哀宗同时向南宋派出使者,都希望在这个关键时刻,争取到南宋这个“盟友”。但金国覆灭在即,南宋方面也没有必要为了羸弱的金国而开罪蒙古。同年九月,蒙古与南宋约定合围蔡州的日期和相关事宜。十一月,宋军抵达蔡州城,开始与蒙古军合力攻城。

年,正月,在宋、蒙联军的合力进攻下,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身亡,立国一百二十余年的金朝,宣告灭亡。

但这其中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蒙古为什么要坚持联宋灭金?单凭蒙古人自己的能力,能成功覆灭金国吗?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是蒙古人率先主动向南宋抛出橄榄枝。年,即蒙金战争开始后不久,成吉思汗派主卜罕访宋,但在渡过淮河时,被当地的守军拒绝了,访问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但这次访问的大概目的就是联宋。

四年后,年,也就是宋、金交战的次年,蒙古再次遣使,这次南宋方面对联军表示响应。但此后南宋方面的态度,几经变化。这一点我们之前的文章讲过(出门左转还能找到)。

在窝阔台主持战役之前,蒙古联宋的目的,主要为了是争取这个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最起码不要变成敌人。彼时的蒙古,可以说是三线作战了,既要灭金,还要忙着收拾西夏,最后还得时不时的光顾中亚的花剌子模。既然和南宋暂时还没有发动正面的冲突,就不要忙着开辟第四条战线了。

窝阔台担任主帅后,特别是在陕西,蒙古军的进攻严重受挫后。这个时候,蒙古联宋的目的就不再那么单纯了,其目的则是想借道宋境,进入河南,包围金军。而且蒙古人的这种联盟非常缺乏诚意和合作精神。动不动的就要武力夺城,搞得四川人民人心惶惶。

南宋方面的“联蒙灭金”是被动选择,而蒙古方面的“联宋灭金”就显的目的性十足,而且很随意,随时都可以破坏联盟的本体,和南宋翻脸。

所以,即使蒙古人最终没能借道宋境,包围金军。那么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金国的灭亡,也不过是早几年或是晚几年,罢了……

参考资料:《元史》、《金史》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言史社原创,欢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