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 忻州市委、市政府和忻府区委、区政府的这个共同决策一传出,市民的朋友圈就被这个消息刷屏了。穿过多年历史风云的秀容古城,属少有的兼是古代州府治所和军事要塞,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在这里交汇碰击,在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八。在古城里,守着旧历的商贩燃放起了开门迎客的鞭炮。28米高的北城门楼上高悬着“晋北锁钥”的大匾,一条缀满红灯笼的南北大街,走来步履匆匆的一行人,有市长,有专家,有基层干部,还有老住户代表。 登上南城门楼,门楼三层檐下,正中悬挂着“三观总要”匾额。张福贵,这位曾主持多座古城修复的专家,站在城墙上,迎着拂面的春风,操着一口地道的忻州话,详细讲述着秀容古城全面修复的计划蓝图,激情满怀。他面对着的,不仅是眼前忻州市和忻府区的决策者们,还有生活在脚下这座古城里的父老乡亲。他说:“我的根在这里。” 下了南城楼,向秀容书院走去。听着张福贵专家的讲述,每走一步,似乎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这座古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年)始筑之,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又加以修葺。《元和志》云,“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此为名。”忻州又故名秀容。到了清乾隆年间,城中三兄弟共同出资,建起了上中下三院的秀容书院,文脉书香始得馥郁。清同治七年(公元年)6万两白银再次修葺古城。 军事要塞的宿命。秀容古城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壮烈的身影。它见证了震惊中外的忻口战役。北城门楼也在此次战役中被日本敌机炸损。 市长郑连生总是脚步匆匆。走出秀容书院,过财神庙巷,穿草市巷,走进一户户居民家,问大家对秀容古城修复保护的意见。当听到今年开工建设的秀容书院和东、西城门楼及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今年就要建成,并且具备初步接待能力,让居民早得益,记者看到巷子里的居民们脸上涌上比春联还红的欣喜。 投资13亿余元之巨,恢复保护秀容古城。张福贵认为,秀容古城南城门楼和瓮城已经修复,部分城墙墙体完整,城内古建和部分老宅保存尚好,彰显出了忻州地域特色,而秀容书院是山西保存较完整的书院,分上中下院,以自然地形精巧设计,体现出了晋北建筑的特点,极具保护价值。 市长郑连生边听边记,他语重心长地说,对古城修复保护成立领导组,建立指挥部,明确建设主体,目的就是在体制上予以保障,而且得统筹考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征迁等工作,根据古迹、景点的分布,合理安排修复计划,按照时间节点,逐步建设修复,建设时既要创新思路安排项目,按照程序推进工程,确保古城修复工程尽早开工,还要考虑到运营问题,并做到建设与运营的分离。郑连生提醒道,要严肃各项纪律,用纪律来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对于征迁工作,要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建设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认真听取专家和群众意见,共同携手把秀容古城修复保护得更好。 春风古城,气象一新。秀容古城这把金锁正被一把新钥匙徐徐打开。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