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绘不鐧界櫆椋庣殑涓撳 http://m.39.net/pf/a_5941766.html 喜报! 年1月9日,台州市第十一届文化曙光奖获奖名单公布,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永恩专著《司马承祯与天台山》榜上有名! 近年来,他为天台山文化的搜集整理和创作付出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和合文化的创作,为天台山成为中华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奠定了基础。他就是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永恩老师,他年出生于浙江天台,毕业于浙师大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事迹概述: 1)担任台州平桥镇文创班班主任,带领师生行走教学,把文学创作滋养于生活的实践中,并集中创作《文溪新荷》一书,培养乡土文学创作新青年。到目前为止,参与人员多达人。 2)通过电视剧《村官》、中央电视台7套“乡约”栏目、“为北京奥运加油,为体育明星喝彩”等方式,推介台州本土文化; 3)在30余年教书的同时,徐永恩立足乡村,点校乡人古籍,研究乡土文化,出版《始丰稿校注》、《天台石窗》、《贾似道研究资料汇编》、《悠悠古韵——张思》、《天台山和合文化》、《和合文化通论》等十本书籍,打造台州古村落与和合圣地文化; 出身民办老师家境贫寒徐永恩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天台平桥镇屯桥村。出生8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长大。从小喜欢看连环画,每当天台县新华书店送书下乡在屯桥街上设摊,一放学,他就在书摊前翻阅。外婆给他的几分零花钱,他总是积攒起来,买连环画。从上小学高年级开始,每逢放学回家或者节假日,他就帮助他妈做力所能及的活,编棕线,拔兔草猪草,参加拣桕子、采草药、摘苦楝子之类的小秋收,随邻居去几十里外的三洲乡梅子岭等地砍柴。年,徐永恩在屯桥中学初中毕业,年回家务农。年2月,他担任了本村民办教师,每月补贴3元,教一周课记五天半工分,周末参加生产队劳动,什么重活都干。同时他还是村里义务消防员,一当就是十年,还担任村里宣传队队长,经常去外村演出,拿到天台农村文化先进,参加省里的会议。后来,他又给村里办起了图书馆。 尽管在村里教书,徐永恩觉得文化远远不够,从年开始,借来旧高中课本,自学高中数理化课程,作业请屯桥中学老师批改。经过刻苦自学,年参加高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二,比第一名仅差半分。因当时急需培养教师,凡考生志愿表里有“担任过民办教师”的,一律进师范院校。本来超过当年北京大学录取线50分的他,被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录取,排名全校第一,当年他已经28岁。 年,他主动要求分配到母校屯桥中学任教。他潜心教学以情动人,教学成绩显著,赢得了领导的重视和师生的尊重,年担任校长。因为教学成绩斐然,他获得浙江省第十六届春蚕奖。年暑假调平桥二中任教。徐永恩在教学之余,勤奋钻研业务,先后出版《通假字字典》和《高中古诗文重点词汇释》两本语文教学专著,这为他后来选注地方文献和从事乡土人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校注乡土文献乡人为先 徐永恩从小生活在乡村,经常听村里的老学究徐鸣锵先生讲述许多乡土历史文化名人的传说,比如,写《全芳备祖》的陈咏,写《促织经》的贾似道,还有著《悟真篇》的张伯端,撰《始丰稿》的徐一夔,以及写《囚绿记》的陆蠡。他们都是平桥当地土著,徐永恩内心由衷地敬仰。而且贾似道、徐一夔的故居就在徐永恩老家屯桥村的隔壁——王里溪和东徐村。乡土情结深深地扎在他的心底! 贾似道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功有过。徐永恩自小上三州岭上砍柴,就从贾似道的祠堂前经过,常听村人讲贾似道的故事传说。在台州师专学习期间,徐永恩义务帮助学校图书馆图书编目,因为义务编目,学校图书馆也为他提供了查阅图书的便利。那时开始,他就利用这个便利,用作废了的报刊收订卡摘录历史文献中关于贾似道、徐一夔的有关资料。 退休后,徐永恩自费考察了长江三峡白帝城矗立的“贾似道告示碑”,四川成都青羊宫铜铸得独角青羊,杭州西湖葛岭的贾似道故居半闲堂,江苏扬州贾似道修筑的古城及石塔、大丰县丁溪镇上的贾似道古井,安徽东至县文博管理所保管的贾似道时期印钞的雕版等等。他多方搜集历代文人对贾似道正反两面的评价数十万字,再加上贾似道本人著作,结集为《贾似道研究资料汇编》一书出版。这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种关于贾似道研究的历史文献,为广大史学和地方文化研究者提供全面而详尽的原始资料。 已经出版的书籍 年,徐永医院治疗。当眼睛稍有好转,他就挤时间去临海博物馆借来《始丰稿》,把它全文抄录下来,再在方格稿纸上抄录点校。年,首届天台山文化节之际,他写了有关徐一夔的专论,参加学术交流。电脑流行推广之后,又将手写稿输入电脑,逐字逐句进行校注。年,《始丰稿》校注列入浙江省社联课题。为此,他到了北京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上海、浙江、南京、无锡等图书馆查阅各种善本,借阅相关宗谱,还到徐一夔生活过的地方杭州竹竿巷、官巷、黄龙洞,嘉兴的白苎里,海宁的黄湾,南京的灵谷寺等探访史迹。到了年,基本完成《始丰稿》校注,并交付出版。大功告成,他心头的石头落地。年,《徐一夔集》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文献整理类,今已出版。 记录庙会实况拍摄石窗 徐永恩喜欢乡村古庙老屋,从小耳闻目睹赤山百祥庙的一些民俗活动,朝神、迎会、集市和戏曲演出,也听闻许多民间故事传说和仪式歌谣。浙江省社科联进行天台县传统经济社会文化调查,他的“百祥庙迎花人”入选。他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进行口述采访和田野实地调查,并借来竹梯子,爬上去察看百祥庙每一根石柱所雕刻的捐助人名字,再根据所刻名字查阅相关宗谱里的人物资料,一一核实查对,搞清楚百祥庙发展演变的脉络,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与完善,最后撰成《百祥庙迎花人》一书付梓。 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徐永恩看到家乡屯桥某堵墙上有一个精美的石窗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台村庄乡土建筑日益颓败,精致石窗和建筑构件损毁严重。于是,他突发奇想,要走遍全县,把最精美的石窗装进相机里面,让它的形象长留于世。于是,他挂着相机,近的步行,稍远的雇摩托车,再远点的雇车,或者请朋友自驾车接送,穿村走巷,不管日晒雨淋,兴致盎然走遍了天台每一个乡镇村庄,水南、街头、上庞、榧树、灵溪、泳溪、三州等,最远的石梁镇培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历时八年,他拍摄了近扇石窗。同时,购买相关书籍,开展对天台石窗的研究,发现天台石窗是天台山所特有的文化现象,无论从制作工艺、图案内涵、文化意义都是国内首屈一指。他从中精选出最能代表天台山石雕文化的石窗图片,加以详细的文字图说,汇编成《天台石窗》一书,交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受到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晋永权先生的多次表扬,得到清华大学建筑专家楼庆西先生打来电话表扬。年,该书荣获第三届天台山文化奖。之后,他在天台博物馆、台州市和浙江省图书馆举行了天台石窗图片展览,引起社会各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