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前兆 http://pf.39.net/bdfyy/dbfzl/190715/7303384.html

你知道吗?

山西省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

截至年底

山西共查明

地质灾害隐患点处

这些在政府备案的地灾隐患点

犹如悬在群众身边的“一把刀”

随时可能发生灾害吞噬生命

地灾防治历来都是山西省重抓的“生命工程”。尤其在每年汛期(5月—9月),山西都会周密部署、严密监控,发挥最大力量守护处于地灾隐患区群众的生命安危。4月19日,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获悉,《山西省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印发,经过前期摸排、气象会商等,划定出年地灾防治9大重点区域,同时明确了今年山西地灾防治“路线图”。地质灾害防治依然坚持属地管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地灾防治高危时段,应急队伍和防治专家要驻片区值守。

预测:今年地灾发生数量可能会增加防治形势严峻

“我省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46.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11.1%。”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年底,全省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处,地质灾害隐患多、分布广、威胁重的基本形势短时期内难以扭转。

去年,山西省发生地质灾害10起,财产损失万元。10起地质灾害吕梁市发生3起、忻州市发生4起、晋城市发生1起、晋中市发生1起、太原市发生1起。

汛期,降雨是诱发地灾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的降水量与往年相比怎么样?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气象会商,预计今年度全省年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季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增加,一些切坡、填沟造地、开发建设活动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了我省地灾防治难度。“全省现有矿山采空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沉陷区面积超过平方公里,矿山开采破坏村庄超过个,易引发地面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今年我省依然会有位于山区和黄土丘陵区的铁路、公路、机场、大桥项目易引发地质灾害。”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矿山建设及开采活动依旧强烈。同时,晋西、晋西南黄土高原中的许多县(市、区),尤其是柳林、离石、永和、石楼、吉县等经济发展较快或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沟谷中大量切坡、填沟造地、开发建设的活动将有所增加,易形成新的崩塌、滑坡隐患点,增加了防治难度。

初步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可能较去年会增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可能较去年将有所加重。若在人口集中居住、威胁严重的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会很大,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防治:山西划定9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方案》明确,今年山西省划定了晋西黄土高原、大同平朔矿区、宁武、轩岗矿区等9大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并明确标注重点防治区行政范围。本报记者逐一为您梳理。

1、晋西黄土高原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河曲、保德、柳林、石楼、永和、大宁、吉县的全部区域,偏关、五寨、岢岚、兴县、临县、离石、中阳、隰县、蒲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区,下部煤层属山西河东煤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国道、国道、离柳高速公路、孝柳铁路及其他县乡道路周围的小规模黄土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该区域以离石区、永和县、石楼县、隰县等为代表,在高陡边坡分布的城市人口集中居住区、城乡结合部位人口集中分布区易发生造成群死群伤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应重点防范。

2、大同平朔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大同市新荣区、平城区、左云、朔州市怀仁、山阴、平鲁、朔城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主要为中低山、黄土丘陵,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该区地质灾害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大同—岢岚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

3、宁武、轩岗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区

范围包括——

宁武、原平等县(市)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宁武—五台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

4、岚县-静乐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岚县、静乐、娄烦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内矿业活动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太古岚铁路、国道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5、太原西山-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太原市万柏林区、晋源区、古交、清徐、交城、汾阳、孝义、交口、介休、灵石、汾西、霍州、乡宁、河津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属吕梁山东麓中低山,采煤活动强烈,区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太古公路、太汾高速公路、大运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南同蒲铁路、太古岚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6、太原东山-阳泉-潞安-晋城-沁水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太原市杏花岭区、寿阳、盂县、阳泉市郊区、平定、昔阳、和顺、左权、武乡、襄垣、屯留、潞城、长治县、高平、陵川、晋城、阳城、沁水等县(市、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为沁水煤田(盆地)北、东、西三翼浅埋部分,地貌形态为中低山区及山间盆地,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国道、太旧高速公路、国道、晋候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公路、太焦铁路、石太铁路、阳泉—长治铁路及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7、沁源矿区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介休、平遥、沁源、古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为沁水煤田的西部浅埋区,地貌类型属中低山区及部分盆地平原区,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国道、国道及县乡道路周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8、襄汾塔儿山矿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襄汾、浮山、翼城等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该区地貌类型属中山区、黄土丘陵及台塬区,矿业活动以铁矿开采为主。

灾害类型——

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

防治重点——

村庄、厂矿及县乡道路周围崩塌、滑坡、地面塌陷。

9、中条山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范围包括——

垣曲、闻喜、夏县、永济、芮城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灾害类型——

该区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中低山区及盐湖盆地,铜矿开采活动比较强烈,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防治重点——

该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村庄、厂矿、国道、运三高速公路、芮城—平陆—垣曲等县乡道路周围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措施:24小时防控高危时段应急队伍、防治专家驻片值守

今年,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依然坚持属地管理,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市、县、乡、村及有关单位将逐级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状。《方案》明确,党委、政府“一把手”要深入到灾情、险情大的隐患点督导检查。

地灾防治,群测群防仍是重要方式。《方案》规定,要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为保持监测人员的稳定和工作积极性,市、县政府要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购买生命商业保险,参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一线监测人员发放监测补助,为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配备基本的监测预警设备。

今年,山西还将加大基层监测人员的科技监测能力培训和技能演练,不断提高群测群防人员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能力。

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工矿施工区以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将是今年地质灾害重点排查、巡查、核查区域。《方案》规定,对计划纳入地质灾害搬迁治理的隐患点,要制定搬迁方案,尽快实施搬迁对纳入日常监测的隐患点,要进一步明确监测人及责任人,严格落实监测监控措施,发现情况变化要及时预警、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对于高陡边坡下部已经实施搬迁的,对原有住房必须全部拆除。

汛期,山西各级各部门仍需坚持24小时值守应急制度,带班员、值班员要保持24小时在岗和通讯畅通。《方案》规定,省、市、县三级应急队伍要时刻保持足够人员在岗,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本地。应急队伍和防治专家在高危时段要进驻片区值守。

今年,山西省仍将加快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确保户年度搬迁任务当年全面开工、竣工过半,两年完成全部入住。

山西作为地质灾害高发区

小编为大家普及下

防灾避险小知识

居住和工作场所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了解信息

应注意向地质灾害管理部门了解居住和工作场所是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区内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哪类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应怎样预防?避防的安全场所在哪里?

认真参加防灾演练

要积极参加当地政府和村镇组织的地质灾害和地震等防灾演练,熟知避防路线和避防场所。居住和工作场所应备有简单的应急自救设施和物品,并进行演习,以备应急时有效使用。

盆地和平原区要注意

盆地和平原区容易发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要了解地面以下是否有矿产资源分布,是否存在古空区。更重要的是了解所在地地震烈度的分布,居住和工作场所是否在易发震地区,预防地震后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黄土丘陵地带要注意

应注意崩塌、滑坡和黄土湿陷等工程地质问题。房后有边坡时,雨季和冻融期要观察土体是否有变形裂缝,因为雨季和冻融期黄土易发生崩塌。

山区和沟谷中要注意

应注意泥石流和崩塌的发生。

        地质灾害监测有哪些方法?

仪器观测法

仪器观测法适用于变形时间较长的较大型灾害体的观测,一般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简易测量法

简易测量法适用于变形时间短的灾害体及灾害体局部裂缝变化的测量,一般用尺子或贴片定时观测。只要有专业人员指导,一般人员都可操作。

肉眼观察法

肉眼观察法适用于地质灾害体变形速度快而来不及测量的情况,看到险情要迅速报警。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有哪些方法?

地质灾害简易监测是指借助于简单的测量工具、仪器装置和测量方法,监测灾害体、房屋或构筑物裂缝的位移变化。

埋桩法

埋桩法主要用于观测崩塌、滑坡体上发生的裂缝。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两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的变形滑动过程。对于土体裂缝,埋桩不能离裂缝太近。

埋钉法

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这种方法对临灾前兆的判断是非常有效的。

上漆法

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与埋钉法原理相同,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

贴片法

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砂浆片或纸片被拉断,说明裂缝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与上面三种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无法获得具体数据,但是,可以非常直接地判断裂缝的突然变化情况。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要维维通讯员郭锋张舰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刘燕

山西头条sxwbsxtt商务合作联系-邮箱:sxwbsxtt

.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