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高考生和家长、老师心目中好大学的标准是就“”和“”。也有很多考生和家长在问:现在是否还保留、工程高校的称呼?、工程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到底是什么关系? 最近 教育部对此问题作出了官方正式回复 ▼ 教育部对关于、名单咨询的回复 截图来自教育部网站问题: 请问年12月6日公布的工程学校名单和年12月23日公布的工程学校名单是最新的吗?和学校名单是否还会有变化?我注意到在学校名单中有三所学校不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请问是什么意思?教育部答复: “工程”年启动,支持39所高校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重点建设。“工程”年启动,先后共有所高校纳入建设范围,全部高校均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现已将“工程”和“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解读从教育部的回复中,我们可以读出三点信息——1.和高校名单不会再有变化,作为曾经的建设项目,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2.工程和工程今后不会再被提及和实施,因为它们已被“双一流”建设所统筹(取代)。3.今后国家认可的好大学、好专业的标准很明确,就是“双一流”建设高校。高考招生录取,将只强调“双一流”,不会再提及/。比如,在河南省官方介绍的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一批录取情况通稿中,河南省招办指出,参加本批录取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经批准参加本科一批录取的高校。这说明河南作为考生第一大省,已明确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概念代替了之前的、!那“双一流”都有哪些高校? 名单↓↓↓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各校具体学科名单(上下滑动查看)/与“双一流”的区别在哪 区别一/侧重对大学的评定,“双一流”侧重对学科的评定 无论是“工程”的39所大学(含国防科技大学)还是“工程”的多所大学,都是基于对学校综合实力的整体评价。尽管之前也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评定,但社会对一所大学的整体认知,还是只看“牌子”不看学科,影响并不大。 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则是先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所),再在此基础上选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也就是说,先看一所大学有没有若干个很强的学科(专业),再主要根据学科综合实力来评定一所大学的强弱。 区别二是的“升级版”(包含),“双一流”则不存在交叉如果说是重点班,就是重点班里的重点班。“工程”大学均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称部属高校;除外的“工程”大学则多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属性更强一些。但大学都是大学。“双一流”则是两个平行的评价体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在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共计42所,在原来39所大学基础上新增3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在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共计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大学,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显的高校——区别三/是固化的标签,“双一流”则是有进有出 /高校名单确定已有近20年,这两项工程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高校发展很快,但是受制于“非重点”“非部属”的标签,学校办学实力并不为社会所认可。很多地方和大学对此多有不满。而“双一流”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的。教育部明确提出:“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将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双一流”:高中生奋斗的新目标 据透露,目前“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计所,高考招生人数每年大约为37.7万人,占全国招生总量的比例约为4.7%。 其中,通过各种专项计划进入“双一流”高校的人数为3.7万人左右,约占所有“双一流”高校招生总数的10%。(数据来源: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主办、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协办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公平与学生发展”论坛) 距离高考还有天 现在努力还不晚! 戳小花,转发告诉身边人! 来源:楚天都市报、河北日报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觉得有用的就点一起提醒更多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