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

忻州,古属冀州,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属太原郡,汉属太原郡阳曲县。东汉建安二十年(年)置新兴郡,同年置九原县,境内始有行政建制,古城从此开始建设。

忻州古城,古代又称“卧牛城”和“九原城",古有“晋北锁钥”“三关总要”之美誉,是在东汉末年,依忻州九龙岗顺坡就势而建,形成西高东低特点。按方位和出入途径建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城内的基本布局是由南北大街为中轴线,将古城一分为二,主要街道有东四街西七巷。唐、宋、明、清时均进行过扩建和修缮。在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改革开放前,古城内的建筑时有拆毁,时有兴建。从年开始,忻州市对忻州古城进行开发,现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忻州古城历代皆有重修。明万历二十四年(年)至二十六年(年),将城墙扩建至周长两千一百九十丈,高四丈二尺。墙的外面建石基八尺,墙面砌砖,砖墙厚七尺。维修四城门楼,命名:东曰“永丰门”,西曰“新兴门”,南曰“景贤门”,北曰“拱辰门”,各城楼上悬挂木制额匾,东为“双流合抱”,西为“九峰雄峙”,南为“三关总要”,北为“晋北锁钥”。城楼总体为三檐歇山式,木结构砖瓦建筑,楼高五丈一尺,面宽七间,进深四间。楼内无柱,楼外四周有柱22根,楼顶为琉璃瓦覆盖。清同治七年(年),又将忻州城四门增筑瓮圈和堙门。

忻州四座城门楼简述如下:

东门城楼:古城迎晖门,意为迎接朝日的光辉,充满朝气蓬勃的迹象,后改为“永丰门”。因城东土地平坦广阔且肥沃,祝愿年年丰收。东门城楼上悬“双流合抱”匾额,城楼毁于日伪时期。南城门楼:南门古称康阜门,阜乃兴旺之意,康阜是祝愿忻州人健康平安、富裕和兴旺。后更名为景贤门,意在景仰圣贤、政通人和,城楼匾额为“三关总要",年城楼被毁,年重建。西门城楼:西门古城留映门,与东门相向对应,意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后更名为“新兴门”,取"新绪北端,兴盛绵长"之意。西门城楼略小于其他城楼,面阔五间,上悬“九峰雄峙”匾额,指城西“原冈九起,卓然兀立"之地貌。北门城楼:忻州城北门古称镇远门,明代更名为拱辰门,意在四方归化。北门城楼,纯木结构,正面三层五开间,重檐三跌水,歇山顶式,四周围廊,有廊柱22根,楼内无柱,三楼上悬“晋北锁钥”巨匾,是晋北的重要门户。

城墙:明万历二十四年(年)知州张尧行征集民壮三千,重修城墙,在原土城墙基础上瓮以砖石。

来源:忻州记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阅读

原标题:《历久弥新的忻州古城》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