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年的历史。忻州,古称秀容。《辞海》:“秀容,古县名,治所在今山西忻县西北,隋开皇移至今忻县,为忻州治所。”《元和志》:“刘元海感神而生,姿容秀美,因此为名。”故名秀容。忻州,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定襄郡、代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忻州直隶志》:“州城筑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年),因有忻口而名。”忻州老城“跨西岗而城,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塬”,故还有九原之称。 忻州城廓早在东汉建安二十年时已筑之,经隋开皇修葺,到“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忻州城墙修竣后,四座城门,连同洞门八座,洞门城门重重相对,彼此相通。”再到同治七年四月至同治九年十月,前后三年的修缮,形成了城墙之上有垛口、角楼、堞楼、门楼、堙门的“雉垛斯伟,楼橹崇焕”的多重防御之状。今日影约可见的忻州老城城廓,乃是同治七年修葺之遗物。 昔日的忻州老城,四面城墙,城墙四角设角楼。据《守城录》讲:“城身,旧制多是四方,攻城者往往先务攻角,以其易为力也。”城墙砖厚七重,石基八尺,高三丈六尺,周长九里二十步。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门“永丰”、西门“新兴”、南门“景贤”、北门“拱辰”之名取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年),一直沿革至今。其环城四门皆雄伟,城门堞楼箭楼瓮圈随,城外城濠吊桥护城河,城势东低西高神牛卧的气势,成为今日忻州人恢复古城的梦想。 古时修筑城池,地势非常讲究。就忻州而言,东接五台,西连岢岚,南近太原,北通同朔。境内南有赤塘、石岭之阻,北有忻口、云中之隘,东西定襄、静乐分峙,宁武、雁门、偏头三关成掌指而列,可为四塞之地也。汉·曹操选“西枕龙岗,东襟牧马”之势筑城,恰与华夏之地,西高东低之势相合。后经过明嘉靖十六年(公元年),明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公元——1年)和清同治七年(公元年),被称为“三展卧牛城”的三次修治、扩展,形成了“忻州城,真有名,四面城墙八座门,明月楼修在街当中,十二座牌楼好威风,商贾云集古韵浓,民宅砖瓦圪洞洞。”的忻州城美景。 昔日忻州,宽阔的南北大街穿城中,将城分为东半城与西半城。在城当街,除过遥遥相对的明月楼和八座门外,每个街巷口都有过街的连三门木牌楼,讲究气派,气势不凡。以南北大街为中轴,东半城为街:有文庙街(亦称学道街)、兴寺街、大东街与顺城街;西半城为巷:有石狼巷、周家巷、草市巷、打磨巷、泰山庙巷、秀容巷和老爷庙巷。南北大街为明清商业街,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字号丰繁。东城区民宅鳞次栉比、星罗棋布;西城区民宅依坡而筑,错落有致。其民宅多为四合院,或一进两串院、一进三串院,集商铺、民居于一体的明清建筑。院内亭台楼阁、砖雕照壁、砖碹大门,豪华气派。除此,还有十多座寺庙景观点缀城中,这便是:北城门东南,学道街以北的文庙;学道街正东,东城门以北的火神庙;学道东街文庙与火神庙之间的文殊寺(今聋哑学校);兴寺街正中的兴国寺;仰圣巷口的木式仰圣牌楼;一进大东街(今幼儿园)的节孝祠;大东街最热闹处的城隍庙(现在的东街学校);古钟楼往东50米的三佛寺;大东街与三佛寺之间的龙王庙;南门以北的关帝庙、老爷庙;秀容巷以西,西门以内的文昌寺、白鹤观、秀容书院;泰山庙巷北面的泰山庙、正西的财神庙,西南的五道庙;城西门以内,草市巷正西的三家店,为光绪二十五年()英国传教士所见的福音堂;还有今胜利街以东,与火神庙毗邻的街口座北的奶奶庙等。 古时的忻城,每条街巷均有来历,均有值得炫耀的记忆。咱先说西半城:石狼巷因有石雕二郎神而名,此巷的“后畦子”曾是城中人消遣、赏景、买菜的地方。周家巷因早年属周姓所居而名,后因有阎锡山的“聚丰泰钱庄”而辉煌。打磨巷因有数家打制大小石磨作坊而名。草市巷因古时交通多为车马、驮队,故有买卖草料的商市而名,曾经的草市巷内有各业商号38家,钱庄7家,其名是:义生恒、敬业慎、源义恒、义聚恒、天德恒、义丰久、晋义兴、元义恒、复合源、选青源等,可见此巷古时的红火热闹景象。泰山庙巷因在巷子西端有座北的泰山庙(供奉五岳之首的岱宗之神)而名。秀容巷因秀容书院而名,并有忻商连氏的“义聚隆”醋酱庄。关帝庙巷因有与兴国寺对应的“护国寺”(俗称老爷庙、关帝庙)而名。东半城有由南数起的东顺城街,为顺着城墙一直往东之意,以“九原驿”、“柳林泊(与牛站泊一样,同是修筑城墙取土所挖的人工湖泊)”最为著名。大东街,凡知忻州城,就知大东街。因街道宽阔,商号多而名。大东街的商号买卖在抗战前为64家(座北35家,座南29家)账庄钱行、绸缎布匹、饭铺糕点、纸墨笔砚、干果蔬菜、山货日杂、油盐酱醋、收藏典当,药铺估衣……应有尽有。兴寺街因街内有兴国寺而名,兴寺街内的商号,虽不及大东街店铺林立,也行当俱全。有银铺、账庄、粮行、铁店、木店、粉坊、裁缝、鞋铺、剃头铺等32家,名曰:万和园、义和园、义盛和、永益源等。文庙街(亦名学道街)因文庙坐落于街中而名,也因文庙,乃求学之地也。学道街的文庙和学道东街的文殊寺,西口当街与凌云楼(明月楼)相连的遗山祠相辅相成,渲染出文气,梳理出文脉。 有一种说法是,城廓,乃“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忻州城廓,恰是一座集古代保护政治治所和关隘要道,二者兼有的安居乐业与军事设防为一体的老城。 往日的忻州城真不愧为一座“南绛北代,忻州不赖”的历史文化名城。就是今日被誉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平遥古城,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县城,而忻州历来为州城,且为直隶州城。如此一座经历上千年历史发展起来的,物华天宝、商贾云集、人才辈出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战火中没有被破坏,竟然在短短几十年的和平岁月里拆得千疮百孔一片废墟,满眼狼藉无人问津。如此结局不能不说是忻州人民的泣血伤痛。遗憾啊,遗憾!古城啊,古城!如今的我们拿什么来传承给我们的后代子孙!?忻州诠释爱()编辑//整理 -02-21详见(忻州诠释爱的网易博客)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