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由山西省文物局、忻州市人民政府、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主办,忻州市文化局、偏关县人民政府承办,忻州市长城学会协办的“爱我中华护我长城”——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西省主场活动在偏关护城楼博物馆广场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全省的长城保护工作,不仅要保护好、管理好,还要利用好、展示好,让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象征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忻州市政府副市长王月娥、忻州市文化局局长张振邦、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秉发、会长李太祥、偏关县县委书记王源、政府县长曲俊安出席开幕仪式。省文物局机关、大同、朔州、忻州、晋中、阳泉、吕梁、长治、晋城等八个地市文物局、忻州各县(市、区)文物局负责同志;山西省长城研究会专家学者、偏关县四大领导班子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偏关县热心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各界群众参加了活动。 偏关县委书记王源在开幕仪式上致欢迎辞,忻州市文化局局长张振邦宣读表彰忻州市首批长城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李太祥、忻州市政府副市长王月娥、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等领导分别在开幕仪式上致辞。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秉发共同为《山西省长城保护成果展》揭幕。 本次遗产日活动之所以将主会场设在偏关,是因为偏关是我省长城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黄河与长城在这里握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忻州市和偏关县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文物保护特别是长城保护方面不遗余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而且,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中华三关,是明代长城外三关之首,被誉为“三晋屏藩”。,近年来,偏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长城保护,先后恢复了三关总传烽护城楼,建起了长城博物馆和长城碑林,在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维修寺沟长城多米,修复并开发了水泉堡地下长城,同时对水泉堡的城门和城墙进行了维修。特别是近年来对当年山西镇总兵大本营,全国县城以外最大的古堡老营堡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复修。对宋元建筑护宁寺、县城最大的古建筑寺院龙岗寺、县城鼓楼、白龙殿、白衣殿以及许多明清时期的古院落等进行了维修。 我省境内的长城结构分土筑和砖筑两种。偏关境内的长城虽然大段长城被剥光城砖,只剩下土墙遗址,但比起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毫不逊色;偏关老牛湾到河曲楼子营的长城,屹立在黄河岸边悬崖之上。其中,桦林堡一带有30余公里的长城,至今保存尚好,全部包砖,高耸河岸,蔚为壮观。 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忻州的长城保护工作以牢固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深入贯彻执行,把长城作为忻州文明产业的主打品牌,开展了长城保护修缮和重点地段抢修工作,推进了长城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期间,省文物局制作的《山西省长城保护成果展》、忻州市文化局制作的《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制作的《长城摄影展》同时在偏关县护城楼展出。忻州市、偏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演。 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护城楼博物馆、黄河长城结伴同行护宁寺、天下黄河第一湾乾坤湾、长城黄河握手处老牛湾、红门口地下长城、老营堡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山西省长城保护成果展、长城摄影展等。忻州市文工团送戏下乡活动也送上了精彩节目,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助兴演出。 活动现场 忻州市政府副市长王月娥致辞 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致辞 忻州市文化局局长张振邦宣读表彰决定 偏关县委书记王源致欢迎辞 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会长李太祥致辞 省文物局局长王建武、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会名誉会长张秉发共同为《山西省长城保护成果展》揭幕。 主会场活动 参观自然旅游资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