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无奇不有。在宁武的石门峡谷里,悬崖上竟然悬挂着五十多具栉风沐雨不知多少年的棺木。悬棺葬是古代的葬俗,主要流行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北方的黄土高原地区主要风行土葬,因而这里的崖葬悬棺群非常罕见,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 石门悬棺位于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石门内的石壁,危岩高耸,高者可达余米,低者也有百余米。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 石门悬棺是何缘由?有的研究者作了这样的推论:古代以黄河、长城为界,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分界点,这里战争频繁,狼烟不断,长期的战乱和民族融合中悬葬的风俗影响到这里。另有一种猜测更富有想像力:自古深山僧人道士多,他们崇尚自然,渴望死后也能与幽美的山谷为伴,站在悬崖高处,在冥冥之中“普度众生”,所以把最后的归宿选择在悬崖上。还有人认为死者为战死的士卒。也有认为死者是未成年的女孩。当然也不排除讲求风水、寓意升天的官宦富人或高僧。无论怎样的解释,仅仅是猜测,破译这一谜团,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此外,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把棺材吊到绝壁上的?即使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靠人工吊上去,也是件很费劲的事情。悬棺群落,出现在什么年代?聚集了一些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寻找这一种选择?除了高挂的灵魂,还期冀着什么?这一串串问号,有待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去破译。 众人划桨开大船,心灵之舟要夺冠! 为了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好,为了让忻州之美向全世界展现,请伸出您的双手,让忻州的网络投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