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11月8日深夜,为了迎接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建馆21年来首次拆开了南大门前斤重的大玻璃。

拆门的目的则是因为要展出的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墓道北壁的这一壁画太大了,最初考古人员从考古现场取出这一壁画时时就没舍得切割,而是整体揭取保护,并在山西博物馆修复收藏,而在筹备这一大展前,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在山西看到这件壁画,一见钟情,一定要借,即使拆门,也要让它展出在上海博物馆。

忻州九原岗墓道北壁壁画(长3.2米,高3.5米)北朝

有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理解壁画的重要。其实,壁画如同一扇窗,可以穿凿时空,看到两千古人社会、宗教、建筑、美术、民俗、体育、陶瓷、服装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翔实,对于研究人员更是如同百科宝典。

《药师经变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而在所有中国壁画中,山西壁画无疑是其中的翘楚。最早的十二生肖图——山西朔州水泉梁壁画;最大的狩猎图——山西忻州九原岗壁画墓;最早的水陆画——山西稷山县元代青龙寺壁画;中国现存面积最庞大、保存最完好的道观壁画——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而山西广胜寺的壁画《药师经变图》则早已成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重要的镇馆之宝。

忻州九原岗墓道北壁(局部)北朝

此次上博正是从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古壁画中,遴选出北朝和宋金元这两个时期的12组共89件壁画,让大家领略中国壁画的风采。展览分为“天似穹庐”和“人亦黄土”两部分,分别展示北朝和宋金元壁画。最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从未向公众展出过的壁画珍品。

忻州九原岗墓道北壁(局部)北朝

这些壁画不仅内容精彩,而且均为艺术佳构。其中北朝壁画当以“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为一大亮点。山西博物院采用“复原性保护”的新方式,把原本置于自然环境中“不可移动”的壁画切割成数十个块面,揭取搬迁后,进行修复、养护,再按照原有的墓葬结构拼接复原。那时人们将墓葬视为“吉宅”、“庆堂”,是后世家族繁荣兴旺的关键与保障。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窑子头乡水泉梁村。山西博物院于年6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及壁画搬迁保护,是国内复原较大型墓葬壁画结构的一大成功案例。壁画主要分布于甬道、墓顶与墓室。墓顶壁画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上层绘天象图,中层为四神图,下层是十二时图。墓壁的北壁为夫妇宴饮图,东壁为鞍马仪仗图,西壁为牛车出行图,南壁为门洞,左右两侧绘有鼓吹图。

此次展览中,工作人员重新搭建复原了整座壁画墓。由于进入墓室的甬道较为狭窄,出于文保的考虑,设计了一条通透的玻璃通道,顶部隐藏LED灯带照明,以便呈现更好的观展效果,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走进墓葬内部参观,近距离欣赏这组气势恢弘的北朝壁画。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北壁夫妻并坐图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壁画》堪称古代绘画艺术杰作,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骏马神采奕奕,情趣盎然,可见画师十分熟悉草原牧场的生活。从表现形式、人物神态和动作推测,此图应是“鞍马游骑图”中的出行场面。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鞍马游骑图)

北齐国祚虽短,但绘画却颇有建树。著名画家就有杨子华、曹仲达、展子虔等多人,在北朝画家中也占据优势。其中善画鞍马者,也当首推杨子华,《历代名画记》记杨子华画马夜鸣也是其佐证。比较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杨子华《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娄叡墓壁画体现了杨子华的绘画风格,甚至被学者认为是杨子华所作。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鞍马游骑图)局部

山西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从北朝开始一直是北方草原民族统治的,这些壁画中也体现出汉民族与北方草原民族的关系——两者互相融合,汉文化吸收了草原文化产生蜕变,草原民族被汉同化,成为中华文明形成的一部分。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鞍马游骑图)局部

无论娄叡墓壁画出自谁之手,但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尤其是其单线勾勒、重彩填色的中国画特点十分突出,凹凸明暗的晕染法的运用也相当纯熟。而北齐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造诣传入隋唐,对后世影响深远。

平定西关村东北壁壁画金

而宋金元部分的墓葬壁画比较普遍,水平则参差不齐,有的略显稚拙,看见出自普通画工之手,但也不乏好的艺术作品。比起北朝时期恢弘的壁画,宋金元壁画更像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一些生活用具和食物,今天还在山西留存。

繁峙南关村壁画墓(仕途青云)金

《繁峙南关村金代壁画墓》的壁画描绘了墓主人年少时离家谋求仕途,老来还乡隐居故里的理想人生,同时还营造了墓主人仙逝后的来生世界。

忻州南呼延村壁画墓元

《忻州南呼延村壁画墓》壁画形式简洁大方,内容朴素典雅,极富文人色彩,借花卉与诗词衬托主人的清高雅洁。东南壁为元好问《临江仙》,录文如下:

今古北邙山下路,红尘老尽雄。人生长恨水东流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事,未要论穷通。

阳泉东村元墓(备茶)

元代中期的《阳泉东村元墓》墓室平面呈八角形,墓室主体壁画经修复后共有八块。这组壁画作品内容较为世俗化,所描绘的都是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有夫妇对坐、备茶、杂剧表演、驮运、马厩等日常画面,旨在营造一座热闹、温馨的“吉宅”来保佑他们的家人安康富庶。

看壁画,就仿佛走进古人的生活和梦想中。相比于一些文物冷冰冰的站在展柜中,欣赏壁画就如同看一套套连环画,上面有人物、场景、情节,还有各种小惊喜、小细节。

壁画的保存是极其特殊的,经过了上千年岁月的洗礼,它是一种脆弱易损的文物。虽然壁画经揭取保护处理后初步达到了稳定状态,但它们对环境变化依然非常敏感。之前我们基本上只能在出土地区的博物馆里欣赏。

为了保证此次展览中壁画的安全,上博文物保护科技中心的技术团队从展柜的制作、温湿度监控、照明调节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保障。在保证展示效果的同时,根据不同展柜的需求,放置了调湿剂和调湿器,让长期处于山西相对干燥气候中的壁画,到了上海也能安然无恙。

而这次将“不可移动”的壁画呈现在“可移动”的博物馆空间,对于建构博物馆的艺术体系和塑造能力也意义重大。展览从年11月30日持续到年3月4日,有计划去上博参观的千万不要错过。

文字:御凰品冰岛采集编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