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会员:市委宣传部准备出版《忻州史话》,配图任务交给我会,所需图片目录在协会网站查阅,望各位会员对照目录查找自己库存图片,将符合要求的图片送交协会。另有时间的会员报名参加外拍。 《忻州史话》配图目录 一独特瑰丽的远古文明 “地质学的天堂”──五台山 (五台山的地形地貌、能反映地质公园的图片) 享誉四海的“保德红土” (保德红土) 世界奇观──宁武万年冰洞 (冰洞内外奇景、地貌) 石器时代的忻州大地 (新旧石器遗址、石器) 台骀治汾与大禹治水的传说 (汾河源头、宁武昌宁公冢庙、五台山系舟山系舟石) 中国金属货币之祖──保德铜贝 (保德林遮峪墓葬图片、保德铜贝) 二农耕游牧的碰撞融合 燕京戎、林胡、楼烦曾长期在这里栖息 (管芩山、河曲林胡、宁武城内鼓楼上“楼烦重镇”牌匾) “赵氏孤儿”传说在忻州 (定襄县藏孤台村、忻府区“藏孤洞”、忻府区“七贤祠”) 赵襄子夺代及磨笄夫人和豫让、赵杲的故事 (定襄七岩山内慧应圣母庙、漆郎洞、代县赵杲观) 赵肃侯勾注筑长城 (岢岚县张家洼村阳坪北山上两处石族工事、代县境内勾注山一线“V”字工程)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拓疆土 (赵武灵王) 雁门关上李牧祠 (代县雁门关护国镇边寺李牧祠李牧像) 城池初现忻州地 (代县的广武古城遗址、五台的虑虒古城遗址、保德的故城遗址) 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别具一格的青铜文化 (忻府区庄磨镇连寺沟商代墓地、代县的“吴王夫差鉴”、原平的“吴王光剑”“少虞剑”、定襄的“东周墓葬”) 三秦汉三国留佳话 杀子河????扶苏庙??蒙恬墓 (代县中北部杀子河、门王村的蒙恬墓、红泥湾村的扶苏太子庙) 汉高祖突围过忻口 (忻口战役遗址) 薄太后避祸娘娘滩的传说 (河曲太子滩、娘娘滩) 班婕妤与三班故里 (原平市东北部三班古墓) 胡汉和亲与“玉石之路” (雁门关一带的“玉石之路”) 曹操设立新兴郡与貂蝉的传说 (忻府区貂蝉陵园、定襄中霍村“吕布池”) 威风远振的雁门太守李广与牵招 西晋直臣秦秀及其父祖 四群雄并起的南北朝岁月 忻州出了个刘渊皇帝 刘娥直谏辅刘聪 刘琨内迁五县与刘虎雄据朔方 开创中国佛教新局面的佛学大家慧远 孝文帝与五台山的不解情缘 (五台山“佛光寺”、“显通寺”) 尔朱氏世居秀容地 昙鸾出家佛光寺 高欢父子筑长城 (北齐长城、肆州长城、偏关老营南长城) 魏齐皇室的游乐狩猎处──宁武天池 (宁武天池) 九原岗壁画和北朝造像艺术 (忻府区兰村乡“九原岗北朝墓”壁画、忻府区秀容街道办事处小区院内出土的佛教造像) 五隋唐五代的深深印迹 隋文帝推行州县制和筑长城 (岢岚县博物馆石刻、碣石) 隋炀帝营建汾阳宫 (宁武天池汾阳宫主殿遗址) “雁门之变”与李渊父子乘势起兵 突厥乱忻与唐军反击 薛仁贵驻兵代州城,武则天初设雁门关 (代县金盘村、东章村、西旺村、雁门关“天险”石匾) 驰名全国的毗卢佛道场芦芽山 (芦芽山太子殿、汾源雷鸣寺、延庆寺、万佛寺、万佛洞、宁武县宁化乡坝门口村石壁) 五台山称“清凉山”的由来和文殊道场的确认 (五台山清凉寺、文殊殿) 南禅、佛光“二唐寺”的重建 (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的南禅寺、五台县豆村北5公里处莲花山中的佛光新村) 静乐静居寺石窟和繁峙金银窖藏 (静乐县丰润镇分润村的静居寺石窟、繁峙县金山铺乡出土的金银器,现保存在忻州市文物管理处) 李克用割据河东,李存勖葬父雁门 (代县七里铺村晋王墓、李存勖墓) 六武将文雄领风骚 一门忠烈杨家将 (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杨忠武祠”) 佘太君与折家将 (岢岚七星坪的七星庙,今称高庙,折家祠湾) 张齐贤与宋辽土墱寨之战 (宁武县东北盘道梁的土墱寨) 辽建大小武州城 (五寨县小河头镇大、小五州城遗址) 辽国重臣虞仲文 (神池县宰相村一带) 女真建国与杨存中抗金 真宝和尚抗金与岩山寺壁画 (繁峙县岩山寺壁画) 蒙古大军屠秀容 金元文冠元好问 (忻府区野史亭、元好问墓) 元曲大家白朴 (河曲“荣乡亭”) 元代大诗人萨都剌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其诗画珍藏) 一门三进士和一门四将军 (《定襄县志●人物●武功》) 皇家对五台山的青睐与黄教的传入 异彩纷呈的宋辽金元古建瑰宝 (忻府区金洞寺祖师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定襄的关王庙、五台县延庆寺大佛殿、五台县广济寺大雄宝殿) 七雄关险隘卫京师 千里长城贯忻州 (“外山关”、“内长城”)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代县雁门关) 鼓楼、文庙、代州城 (代州鼓楼、代州文庙、代县的阿育王塔) 太原镇总兵驻扎偏头关 (偏关的关城城楼) 晋商的崛起与水泉堡互市的兴盛 (偏关水泉堡鸿门口的互市) 老牛湾与万家寨 (偏关老牛湾的望河楼、万家寨水利枢纽) 宁武关的创立和宁武府的设置 (宁武县境内的明代内长城、鼓楼、宁文堡、护城墩“永宁”) 一代帝师连玉和理学大家傅新德 妙峰法师与五台山 (华严寺、五台山显通寺的铜殿、无量殿、五台山大白塔) 明朝第一悲剧人物孙传庭(张凤翼附) (代县上馆镇桂家窑村人) 陈奇瑜与钓鱼台 (保德“钓鱼台”) 李自成、周遇吉鏖战宁武关 (宁武栖凤公园内周武公墓) 八敢为人先闯天下 傅山“旧家”在顿村 (忻府区顿村傅山园关于文学、书法、绘画、医学方面的图片) 杨敬儒?李鸾宣?李镕经 (《三柏堂集》、《坚白石斋诗集》、《三立阁诗钞》、《七岩山志》、《杂文偶存》) 有“南林北冯”之誉的代县冯氏家族 (《冯氏族谱》《秋水集》《滴翠楼诗集》《枕籍室诗草》) 秀容书院与斗山书院的创建 (忻州的秀容书院、代州斗山书院、保德中学堂) 康熙、乾隆十一次巡幸五台山 (五台山“灵峰胜境”、殊像寺“瑞相天然”,碑文有菩萨顶两座汉白玉四棱碑和殊像寺、黛螺顶的御制碑等) 走西口:中国近代三大移民潮之一 (新疆和田白玉河畔石刻“大清道光二十一二年山西忻州双堡村王有德在此苦难”、甘肃酒泉山西会馆、山西建国小学) 晋商劲旅忻州帮 (内蒙古丰镇街道“忻州巷”) 北路梆子的形成与刘德荣进京 (北路梆子剧目剧照) 唱响长城内外的二人台 (二人台剧照如《走西口》《探病》等) 特色独具的“挠羊赛”与忻州摔跤 (挠羊赛图片、摔跤比赛图片) 中国正眼看世界第一人徐继畬 (《瀛环志略》) 九大变革时代的忻州儿女 山西第一个同盟会会员谷思 (神池籍人) 忻州人太原起义扛大旗 (五台人阎锡山、赵戴文、张瑜、宁武人南桂馨等) 阎锡山掌控山西 (定襄河边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的“左膀右臂”赵戴文 (五台县东冶镇槐荫村人) 续西峰与忻代宁公团 (崞县西社村人,今属定襄) 活跃于三晋大地的忻州先贤 (谷如墉:神池县人、王建屏:忻府区三交镇人、梁硕光:忻府区温村人、贺炳煌:定襄县南兰台村人、弓富魁:原平旧城街人、张培梅:原平中泥河村人) “六政三事”和“实业救国”的实施 (《山西逐年教育进行计划案》《山西全省实施义务教育规程》、徐一清:五台县大建安村人、张光宇:原平班村人) 山西最早的共产党员高君宇 (《平民周报》《向导》《先驱》) 中山陵剖腹明志震惊全国的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内的奸细分子》《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 共和国元帅中唯一的北方人——徐向前 (五台县徐向前元帅故居、徐向前纪念馆) 为国共山西合作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七十年奋斗与思考》) 共产党忻州播火种 十血火交响铸辉煌 阎锡山与周恩来太和岭口会谈 (雁门关下太和岭口) 八路军总部驻南茹,三大主力聚忻州 (五台山下的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 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遗址) 国共合作抗战的成功战例──忻口战役 (忻口战役遗址) 惨绝人寰的日寇暴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 晋西北7县的收复与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晋绥抗日根据地) 抗日战争中的忻州人民 (定襄:郭继成、宁武:张初元、原平:刘子干、五寨:路玉小、忻府区:邢富枝) 白求恩精神永留松岩口 (五台县白求恩纪念馆、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党中央东迁取道忻州 (岢岚、神池、代县、繁峙伯强村、五台山塔寺院的毛主席路居纪念馆) 黎明前的抗争和干部南下、西进、北上 (定襄县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豆罗战役和忻州解放 清凉圣境配图目录 序/ 第一章清凉胜景/ 第一节古籍上的清凉胜景/ 第二节五台顶的清凉胜景/ 第三节佛法中的清凉胜景/ 第二章文殊道场/ 第一节文殊菩萨/ 第二节文殊智慧/ 第三节文殊信仰/ 第三章佛国古刹/ 第一节台怀名刹/ 第二节台外古寺/ 第三节其它寺院/ 第四章四埵古寺/ 第一节东埵太行恒山/ 第二节北埵夏屋山/ 第三节西埵管涔山/ 第四节南埵系舟山/ 第五章历代高僧/ 第一节古僧懿行/ 第二节明清高僧/ 第三节当代名僧/ 第六章历史传说/ 第一节古代传说/ 第二节近代传说/ 第七章历代兴建/ 第一节汉魏唐宋/ 第二节元明清/ 第三节民国当代/ 第八章教宗融合/ 第一节华严宗、密宗/ 第二节禅宗、天台宗/ 第三节律宗、唯识宗、净土宗/ 第九章台山新考/ 第一节佛光寺为宕昌王所立/ 第二节太武帝灭法与佛教传入五台山/ 第三节北魏诸帝与五台山/ 第四节此法聪非彼法聪/ 第五节大孚灵鹫寺寺名析/ 第六节蓝谷沙门慧祥是蓝田县朝真寺僧/ 第七节试辑唐·会赜《清凉山略传》/ 附录:参考文献/ 跋/ 文明寻踪 序/ 第一章文物遗珍/ 第一节地质年代存留下来的无声天书/ 第二节旧石器时代忻州大地上的人类足迹/ 第三节新石器时代忻州大地人类聚落遗存/ 第四节夏时期文化遗存和传说/ 第五节历史时期的璀璨文化/ 第二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第一节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镇/ 第三节历史文化名村/ 第三章古建瑰宝/ 第一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节忻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节县(市、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四章长城关隘/ 第一节忻州市长城概述/ 第二节忻州市明代以前历代长城/ 第三节忻州市明代长城/ 第四节县(市)长城分述/ 第五章传统民居/ 第一节领袖路居/ 第二节革命家故居/ 第三节抗战宅院/ 第四节名人旧居/ 第五节百姓宅院/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方舆概略 序/ 第一章从古秀容到忻州市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建置沿革/ 第二节县乡及地名文化/ 第二章经典的天然地质博物园/ 第一节地质/ 第二节地貌/ 第三节矿藏/ 第三章丰饶的晋北小杂粮基地/ 第一节气候物候/ 第二节土壤/ 第三节土特农产/ 第四节舌尖上的忻州/ 第四章民族根祖的黄汾滹沱河源文明/ 第一节河流/ 第二节地下温泉/ 第三节特色水产/ 第五章林茂畜壮的华北落叶松故乡/ 第一节林木草甸/ 第二节野生动物/ 第三节精品畜种/ 第四节木雕器皿/ 附录:参考资料/ 后记/ 民俗风情 序/ 第一章生产商贸/ 第一节生产民俗/ 第二节商贸民俗/ 第二章衣食住行/ 第一节服饰民俗/ 第二节饮食民俗/ 第三节居住民俗/ 第四节行旅民俗/ 第三章人生礼俗/ 第一节诞生礼俗/ 第二节成长礼俗/ 第三节婚姻礼俗/ 第四节丧葬礼俗/ 第四章祭祖敬神/ 第一节祖先崇拜/ 第二节神袛敬奉/ 第五章游艺杂耍/ 第一节少儿游戏/ 第二节成人游戏/ 第三节杂艺游戏/ 第六章岁时节日/ 第一节春之俗/ 第二节夏之俗/ 第三节秋之俗/ 第四节冬之俗/ 第七章传统古会/ 第一节赶不完的会/ 第二节道不尽的会/ 第八章民间工艺/ 第一节实用工艺/ 第二节观赏工艺/ 第九章乡土话语/ 第一节方言土语/ 第二节歌谣谚语/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人物春秋 序/ 第一章古今政要/ 刘渊/ 刘聪/ 刘曜/ 虞仲文/ 徐继畬/ 谷如墉/ 赵戴文/ 陈敬棠/ 谷思慎/ 阎锡山/ 高君宇/ 张隽轩/ 梁化之/ 黎玉/ 杜心源/ 薄一波/ 牛佩琮/ 霍士廉/ 赖若愚/ 张连魁/ 郑季翘/ 梁膺庸/ 岳维藩/ 李启明/ 赵宗复/ 黄志刚/ 李恽和/ 刘夫生/ 第二章军界主官/ 李牧/ 尔朱荣/ 李克用/ 杨业/ 万世德/ 张凤翼/ 孙传庭/ 陈奇瑜/ 弓富魁/ 续桐溪/ 张树帜/ 张培梅/ 杨爱源/ 周玳/ 徐永昌/ 梁上栋/ 赵承绶/ 李服膺/ 王靖国/ 续范亭/ 徐向前/ 赵尔陆/ 张霖/ 刘夫/ 邢永宁/ 邬吉成/ 刘学基/ 刘存康/ 第三章文人学者/ 班婕妤/ 元好问/ 白朴/ 萨都剌/ 连玉/ 傅山/ 梁俊耀/ 李秉权/ 张克昌/ 阎宗临/ 郝树侯/ 余振/ 梁寒冰/ 范若愚/ 贾福海/ 马洪/ 魏钢焰/ 牛汉/ 纪叶/ 武承仁/ 第四章英烈模范/ 郑廷珍/ 刘家麒/ 姜玉贞/ 郝梦龄/ 齐殿选/ 王伯唐/ 王凤山/ 吕调元/ 焦克显/ 梁学岸/ 赵崇德/ 徐会云/ 赵安乾/ 梁雷/ 刘子干/ 郭继成/ 王远音/ 程仲一/ 齐白女/ 陈志卿/ 金方昌/ 李联奎/ 岳云贵/ 张生千万/ 赵占魁/ 祁六/ 张侯拉/ 张初元/ 邢四娃/ 张三虎/ 王海元/ 路玉小/ 华龙毅/ 张玉楼/ 苗混瞒/ 第五章民间精英/ 赵成贵/ 边尔旺/ 刘德荣/ 杜万重山/ 王玉山/ 樊六/ 贾桂林/ 雷艳云/ 胡明珠/ 高书文/ 张毛清/ 第六章实业商贾/ 王廷相/ 程化鹏/ 牛邦良/ 兰银余/ 徐一清/ 柳演/ 许子翰/ 麻全忠/ 刑克让/ 赵铁卿/ 彭士弘/ 张光宇/ 第七章高僧大德/ 慧远/ 昙鸾/ 力宏/ 然秀/ 能海/ 章木样/ 净如/ 寂度/ 能成/ 通愿/ 第八章名门世家/ 晋北班氏家族/ 新兴秦氏家族/ 代州杨家将/ 代州冯氏家族/ 崞县张氏家族/ 神池宫氏家族/ 静乐李氏家族/ 五台徐氏家族/ 五台赵氏家族/ 崞县续氏家族/ 定襄高氏世家/ 崞县梁氏家族/ 忻州郜氏家族/ 保德王氏家族/ 忻县刘氏世家/ 五台郭氏世家/ 忻县崔氏世家/ 附录:参考文献/ 后记/ 艺苑大观 序/ 第一章厚重博大的文学宝库/ 第一节远古商周的文学萌芽/ 第二节名垂青史的班氏家族/ 第三节勇冠金元的文雄大家/ 第四节享誉明清的诗界翘楚/ 第五节胸怀天下的时代骄子/ 第六节蕴藏丰富的民间记忆/ 第二章激昂慷慨的北路梆子/ 第一节山水关城孕育的梨园奇葩/ 第二节口内口外盛开的菊苑之花/ 第三节劫难过后兴起的再度辉煌/ 第四节春风春雨催生的古藤新芽/ 第三章享誉全国的二人台/ 第一节二人台何以在这里诞生/ 第二节打地摊·风搅雪·二人班/ 第三节二人台与走西口/ 第四节百姓的艺术百姓爱/ 第五节极具魅力的艺术个性/ 第六节长盛不衰的二人台/ 第四章风韵别具的地方小戏/ 第一节独树一帜的繁峙秧歌/ 第二节声播四方的神池道情/ 第三节古老奇异的五台赛戏/ 第五章芬芳艳丽的民间歌舞/ 第一节阔步走向全国乐坛的忻州八音/ 第二节传统音乐的“活化石”五台山佛乐/ 第三节薪火相传数百年的原平凤秧歌/ 第四节扭、走、跳、唱并重的定襄高跷秧歌/ 第五节集音、舞、体、美于一体的代县挠阁/ 第六节“干打硬踢”的踢鼓子秧歌/ 第六章根深叶茂的造型艺术/ 第一节异彩纷呈的画廊书坛/ 第二节特色浓郁的剪纸面塑/ 第三节琳琅满目的木石雕刻/ 第四节方兴未艾的影视创作/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史事纵横 序/ 第一章远古夏商:天造地设得形胜/ 第一节“五台群”与“保德红土”/ 第二节和中华文明同步前行的忻州先人/ 第三节两位治水英雄留下的踪迹/ 第四节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见证/ 第二章春秋战国:农牧相融拓疆土/ 第一节七贤救孤美名传/ 第二节圣母祠·漆郎山·赵杲观/ 第三节这里曾是楼烦重镇/ 第四节融入中原农耕文化圈的开始/ 第五节经济的繁盛和城池的修筑/ 第三章秦汉魏晋:君臣佳人留佳话/ 第一节有关扶苏、蒙恬的传说和遗存/ 第二节“忻口”的来历及“忻州”的命名/ 第三节从这块土地走出去的汉代班氏/ 第四节流芳千古的后妃美女/ 第五节光耀汗青的贤臣良将/ 第四章南北两朝:群雄迭起唱大风/ 第一节刘渊父子与他们的两位忻州“老乡”/ 第二节五台山佛教兴盛大幕的开启/ 第三节诞生于忻州本土的高僧:慧远与昙鸾/ 第四节称雄北朝的尔朱荣及其家族/ 第五节北齐的强盛一时和衰亡/ 第五章隋唐五代:盛世佳年谱华章/ 第一节短暂的隋朝留下的深深印迹/ 第二节李唐王朝与雁门关的不解因缘/ 第三节芦芽山毗卢佛道场的勃兴/ 第四节五台山全国佛教“首府”地位的确立/ 第五节后唐根基在代州/ 第六章宋辽金元:武将文雄领风骚/ 第一节一个国人家喻户晓的英雄家族/ 第二节堪与杨家将相媲美的折家将/ 第三节从真宝抗金到周鼎自尽/ 第四节元好问·白朴·萨都剌/ 第五节一套中国木构古建的巨型连环画/ 第六节青黄两庙共处一山局面的开创/ 第七章朱明王朝:三关如屏卫京师/ 第一节雁门关与代州城/ 第二节偏头关与老牛湾/ 第三节宁武关与宁武府/ 第四节连玉、傅新德和妙峰祖师/ 第五节张凤翼·孙传庭·陈奇瑜/ 第八章有清一代:放眼世界闯天下/ 第一节艰苦卓绝走西口/ 第二节康乾朝台与五台山佛教的鼎盛/ 第三节名播神州的文坛群星/ 第四节北路梆子和二人台的诞生/ 第五节跤坛代有英才出/ 第六节徐继畬和他的《瀛环志略》/ 第九章民国时期:敢为人先谱华章/ 第一节辛亥革命扛大旗/ 第二节阎锡山与“造产救国”/ 第三节大革命时期的忻籍共产党人/ 第四节忻口战役和八路军三大主力聚忻州/ 第五节用血肉铸就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 第六节忻州,一块英雄而光荣的土地/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血火记忆 序/ 概述/ 第一章辛亥革命独领风骚/ 第一节忻州籍同盟会员的早期活动/ 一、谷思慎助孙中山筹建同盟会/ 二、续桐溪在家乡发展革命力量/ 三、东冶会议与开辟归绥根据地/ 第二节响应太原起义夺取州县政权/ 一、同盟会员参与谋划太原起义/ 二、忻州率先成立新军归附革命/ 三、崞县建忻代宁公团农民武装/ 四、五台推翻清廷政权推行新政/ 五、定襄民团镇压贪官维持治安/ 六、岢岚举义静乐知事闻风而逃/ 第三节山西民军与忻代宁公团北伐/ 一、山西民军攻取代州与雁门关/ 二、忻代宁公团坚守大同创奇迹/ 三、阎锡山北伐归绥回师忻州城/ 四、革命志士华山聚义反袁倒阎/ 第二章建党救亡播撒火种/ 第一节五四运动五卅运动的影响/ 一、先进青年响应五四爱国运动/ 二、高君宇回山西开展建党活动/ 三、积极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节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党组织/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影响/ 二、忻州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 三、中共定襄临时县委的创建/ 四、党组织经受考验曲折发展/ 第三节人民革命斗争蓬勃发展/ 一、五台东冶农民奋起反贪/ 二、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三、川至中学涌现革命精英/ 四、代县五师学潮此起彼伏/ 五、岢岚暴动震惊山西当局/ 第四节红军东征与牺盟会成立/ 一、红军东征撒播抗日火种/ 二、牺盟组织的成立与发展/ 三、崞定五掀起建党新高潮/ 第三章八年抗战树立丰碑/ 第一节国共合作并肩抗倭寇/ 一、太和岭口国共商讨御敌方略/ 二、八路军总部进驻五台南茹村/ 三、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告捷/ 四、日军入侵忻州残杀无辜百姓/ 五、保卫崞县原平决战忻口/ 六、切断雁门关日军运输线/ 七、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 第二节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薄一波率部赴五台建根据地/ 二、徐向前回家乡宣传抗日救国/ 三、动委会牺盟会的活动及其作用/ 四、晋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五、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六、八路军收复晋西北七县城/ 七、白求恩五台创建“模范病室”/ 第三节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一、五台山僧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二、晋东北反“扫荡”与百团大战/ 三、晋西北反“扫荡”/ 四、粉碎日军制造“无人区”的斗争/ 五、创造“劳武结合”等对敌斗争经验/ 六、全面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第四章土改支前迎接解放/ 第一节保卫胜利果实开展土改运动/ 一、痛击阎军坚决保卫解放区/ 二、忻定地区民兵开展地道战/ 三、进行反奸清算与查减运动/ 四、刘少奇朱德指导土改工作/ 五、全面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第二节参军支前支援新区解放忻州/ 一、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 二、毛泽东周恩来路经忻州/ 三、组织大批干部支援新区/ 四、小豆罗大捷全境获解放/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山水悠游 序/ 第一章多样化的忻州山水胜景/ 第一节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样/ 第二节特色鲜明而且热点突出/ 第二章引领区域资源开发方向的忻州文脉/ 第一节忻州文化的源头/ 第二节忻州文明的追溯/ 第三节忻州地域的人文精神/ 第四节忻州文脉的认知及其重要作用/ 第三章清凉世界之五台山/ 第一节佛门名胜/ 第二节自然山景/ 第三节红色丰碑/ 第四章万木葱茏之芦芽山/ 第一节奇山丽水/ 第二节关城独秀/ 第三节绿色氧吧/ 第五章边塞烽火之雁门关/ 第一节长城精华/ 第二节英杰故地/ 第三节雁门奇葩/ 第六章休闲养生之忻定原/ 第一节秀容沱水/ 第二节革命名景/ 第三节温泉胜地/ 第七章西口印象之黄河风/ 第一节古渡遗韵/ 第二节黄河揽胜/ 第三节大河畅游/ 第八章忻州精品文化线路之行/ 第一节大朝台佛教文化线路/ 第二节大杨家将忠义文化线路/ 第三节晋陕蒙金三角黄河风情文化线路/ 第四节忻州城郊“遗山诗踪”文化线路/ 第九章让忻州山水胜景更持续/ 第一节警惕“旅游性破坏”/ 第二节保护永远在路上/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