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担山的传说 忻州城西南十八里处有一座山,相传是远古时期二郎担山赶太阳时,从鞋中倒落砂子而成的。因为孤山独立,就叫做独担山。《水经》又载:“北俗谓云母为土丹,讹为独担”(忻州方言“土”、“秃”音近,因此“独担山”又念作“秃担山”) 唐朝贞观时期,唐太宗派山西蒲州人薛遵度遍访名山,采集玉芝。一天,薛遵度来到忻州牧马河畔,遥望西边有一座山,山不高却仙雾缭绕,心知此山与众不同,就把自己的白马拴在河畔木芝村的树上,徒步寻路入山。一路登来,但见细路蜿蜒,巨石突兀,芳草萋萋,鸢飞蝉鸣,好一派怡人景象。此时虽是盛夏,此山却凉风拂拂,甚是爽神。登上山顶,有一突起的平石,恰似一副棋盘,棋盘边坐着两位老人,长袍羽扇,慈眉善目,两鬓霜洁,白髯飘飘,正在聚精会神地对弈。再看那棋局,子子妙绝,着着奇特,绝非寻常所能见着,直看得薛遵度如醉如痴,忘记自己所来何为。不知过了多久,两位老人看了他一眼,提醒他说:“看你的鞋子成啥样儿了?”薛遵度低头一看:两只鞋早已沤掉,石上深深印出两只脚印来。这时他才猛然想起自己的白马来。 寻原路回到木芝村,白马早已不见,当地村落也非原样。询问之下,有几位老人说:“听祖上传言,有位官员把马拴在此处,西向而去再没有回来,那匹白马饥渴难忍,用蹄叩地,刨出一眼泉水。如今此地只有‘白马趵泉’这个遗址了。” 薛遵度惊问:“今日离贞观多少年了?” 老人笑着说:“贞观那是古人的年代,如今是南宋高宗时候,其实我们这儿已是金的地盘了。” “大唐贞观到现在有多少年了?”薛遵度又问。 老人掐指算来:“南宋上边有北宋,北宋前边是五代,五代上边才是大唐,大约有五百余年了。” 薛遵度明白了:正所谓“山中只一日,世间五百年”。告别老人后,他又回到山上,仙人棋盘仍在,弈棋老人却早已不见了。他只好坐在石上休息一下,不知不觉间神游天界,端坐而逝。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