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剪纸是以纸为原材料,运用镂空,剪刻等方法表现美好心愿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传统民俗生活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源远流长,传承久远。若要为剪纸寻根溯源,现在发现最早的文字记载在晋代,当时民间有正月初七过人日剪纸人,立春之时剪纸燕的风俗,蕴涵着深远的迎福纳祥的文化内涵.。唐宋时则很兴盛了,适用范围愈加广泛,杜甫剪纸欲招魂的诗句,描述的恰是剪纸在巫术活动方面的运用。

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剪纸的装饰性体现的更为浓郁,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艺术。剪纸与民俗生活唇齿相依,漫长的历史变迁,剪纸承载着古老的民俗文化气息;丰富的民俗生活又给剪纸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忻州剪纸艺术特征

  作为民间工艺美术和民俗文化的忻州剪纸,同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分布遍及于14个县市。忻州剪纸多为剪刀剪法,也有使用刻刀的,还有剪刻兼用的。所用纸品,有红纸和染色宣纸两种,其中前者多用剪刀,宣纸多用大小不一的刻刀。其艺术特征可归纳如下几点:

  一风格粗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忻州地处黄土高原的晋西北地区,当地粗犷豪放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别具一格的剪纸文化,从总体风格讲,具有质朴夸张、粗犷自然的山野风味。大块大面给人以朴实、壮美之感,与江南剪纸特有的纤秀相比,表现出一种北方黄土高原的独特风格。然而粗犷中不乏工细,质朴中又具情趣,细微处处处浸透着写意的艺术神韵。表现手法简练夸张,线条粗犷有力,形象整体感强,装饰手法随意自然,浓墨中见淡彩,简练中表现出自然,夸张中抒写真情。展示出当地淳朴的艺术魅力。所表现的故事内容,生动活泼;生活情景,意味隽永;花鸟树木,各具形态;人物动物,栩栩如生;福禄寿喜,形神皆备。体现出忻州黄河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互融和的文化特色。

  二题材内容宽泛,而且与当地的节日习俗紧密关联,花样品种随时代变化创新。

  忻州市传统剪纸内容多为人物、动物、花卉,神话传说,民间趣事,自然风貌,民俗活动。如逢年过节贴窗花,男婚女嫁粘喜字。并构成了由窗花、门笺、墙花、灯花、纸扎花、枕花、绣样等众多品种组成的有较高美学欣赏价值的剪纸艺术系列。数百年来,当地的民间艺人,能工巧手,以生活为依托,将剪刻的人物事象与当地民情风俗融为一体,运用谐音,理喻,象征、夸张等手法,以物喻意,托物寄情,创作出一系列寓意深邃的吉祥喜庆图案,反映了当地老百姓祈福辟邪的信仰崇拜和主宰自己命运的理想追求,表现出他们朴素的追求形神意美相一致的审美蕴意。最普及的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连年有鱼、双喜临门等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美满,保佑幸福平安的美好愿望和求福向上的一种精神追求。

  剪纸的内容还与当地的风俗民情紧密关联。正月初一,家家都要挂春笺,贴窗花,庆贺丰收、家业兴旺;正月十五元宵节花灯要贴剪纸,热闹喜人;清明前一天,在黎明时分要在门上贴一对公鸡剪纸,以防灾辟邪;五寨县过去七月十五菜农以剪纸祭蔬菜,以免被草虫害;十月初一要用五色纸剪成寒衣,寄托生者对死者的怀念。结婚时,大门两边和陪送的嫁妆都要粘红艳艳的喜字,并将喜字与钱纹、瑞兽、花鸟等形象有机的组织一起,粘贴于居室的玻璃和墙壁的醒目处,来烘托渲染喜庆气氛。在保德一带生男孩后,要贴一对红纸剪的葫芦,生女孩则贴一对梅花剪纸,褙上黄纸贴于门上,一来为忌门,二来驱邪。就连寻常日子所用一些物品,如枕头、手帕上的绣花,也是以剪纸为底样绣成的。剪纸成了乡间巧妇凭借想象、描绘装点、美化现实生活,寄托她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憧憬的一种有效手段。

  建国50多年来,我市的民间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无论从主题、内容、还是表现手法都有所发展。从内容来说,所反映的大都是时代新生活。而且溶入了新剪纸法,进入了主题性、系列性创作,如李斌杰的《五百罗汉图》、《黄土风情》,并且内容更为广泛,有摔跤、五台山佛教、戏曲等多样反映本土特色文化的题材,如定襄三姐妹的《摔跤剪影》,《农民运动会》,辛爱英的《走西口》,《五哥放羊》.从表现手法来说,从单纯的剪刀剪法,发展有刻刀刻法,有的两者并用。在应用效应上,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窗贴与墙贴等其他样式,远远扩大了范围,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小到邮票、贺卡、台历、旅游纪念品、商标广告,大到装饰门面,有的应用于舞台美术,广场壁画等方面。既继承了传统的民俗内容,又拓展出新的表现空间,既符合了现代人注重装饰性的心理需求,又吻合了当代群众多元文化的欣赏需求,剪纸的装饰性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渗透于广告创作中的剪纸材质也在提高。过去的普通纸质最好的最多可保存6年。一般的二年就褪色失去艺术魅力了。如今采用的是防水不干胶纸质制作,既耐老化,又能保持颜色不褪,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丰韵。

  如今,剪纸艺术还与其它美术品类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如剪纸与漫画结合,成为剪纸漫画;剪纸与连环画结合,成为剪纸连环画;剪纸与布贴画结合,成为剪纸式布贴画等等。

  三、忻州剪纸多以单色为主,朴素大方,内容丰富。纸品运用红纸和宣红纸,鲜艳明快,富有表现力。根据民俗习惯与实用需要,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窗花和墙花两方面。

  窗花剪纸是依附于民俗活动最普遍,生命力最强盛的艺术品类。它玲珑剔透,意趣盎然。一般以一草、一花、一物、一事单独成形。所以又称之为单花。窗花的结构大小,一般随窗格的形状而定。忻州市旧时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形等式样。窗花随窗样式而异。小者寸许,精致灵巧,趣味横生;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与之相呼应的叫团花,素雅大方,美不胜收。忻府区在春节佳日或男婚女嫁时,要贴全窗花。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手,桂花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喜生贵子,幸福美满。这些已成为当地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而传承下来。

  代县窗花根据所贴位置不同,制作方法不同,用途不同,分为走烟窗花,毡笔画窗花,勾线窗花等。代县居民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的瓦房。旧社会玻璃紧缺,多用纸糊窗格。走烟窗花即在窗格顶端贴一种工笔细致的花边图案剪纸,特点是以线为主,线面相依,专为走烟通气。制作方法一般经薰样,订纸,挖剪三个程序。即把样品钉到一张白纸上,打湿后拿到煤油灯上熏,等熏干后,取下样品。原样被清晰的拷贝了下来,然后剪出,现已不用。窗户中心位置所贴窗花有多种。毡笔画窗花是其中一种,其制作过程主要是通过特制的毛毡笔所作而成。毛毡笔有大小几种,大者方寸,小者宽1-2厘米。作画时在毛毡两临角各蘸一种颜色,或横竖或弯转,画出花鸟等图形。比较易学,但效果较粗糙。勾线窗花是主体性窗花的陪衬与装饰,常被贴在窗户的四周、四角或两边。内容多是松、竹、梅、兰等传统花卉。

  墙花主要反映在静乐县。墙花,顾名思义,即张贴于室内墙壁上的剪纸,又分为单花和套花两种。一张一个内容称单花,套花则是由一组相关联的单花组成。静乐墙花多为篇幅较大,故事性较强的剪纸。如《八洞神仙》,《老鼠嫁女》,《娶亲》等。这些剪纸内容大都由古老的民间传说而来,或是群众现实生活的集中表现。早年的墙花,很可能是充当年画来美化居室的。而且直到今天在山庄窝铺还存在。过大年贴墙花已经成为静乐县的传统习俗。每当除夕将近,各家房屋打扫一新,都要贴墙花,给新春增添喜气的氛围。墙花大小随意组合,构图精巧严谨,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错落有致,内容丰富,刻画入神,动静皆宜。为当地群众所深爱。此外婚嫁迎娶,乔迁新居,生日满月等喜庆佳日,都要在居室显赫的墙上张贴剪纸图案,来装饰点缀生活。

  近50多年来,剪纸得到进一步发展。除构图设计,主题内容有创新外,制作工艺也有新的改进。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多种色彩的木刻印制,赋予了剪纸艺术的新形式与新工艺。这种窗花剪纸属版画类,需经画底、刻板、印线、套色(着色)等制作过程。另外还有一种绘画类窗花,也是后来发展起来的。其作法是少数简单的墨线勾勒出来的。用色由开始的单一品色发展为宣传色和荧光色的广泛运用。印刷类窗花在代县、原平市比较流行。原平市的崞阳镇,郑家营,茹岳,北贾等地的老艺人,一度时期制作的木刻套色窗花很有影响,销售与仿制量都较大。

来源:忻州广播电视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