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繁峙县城全景

  居山之麓、河之源,有县叫作繁峙。繁峙县何以叫繁峙?有文章称:“境内群山对峙,有山便有景,有景便有寺,寺多而繁,星罗棋布,繁峙由此而得名。”从县内寺庙众多的情况来看,这种解释似乎合情。明万历年间所修的《繁峙县志》载,“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也是因地形而定县名。但从字面上讲,繁者多而杂也,峙者高而立也,两字相随,其解却是茫茫然也。

  史志记载,繁峙源于“繁畤”。西汉置县,县治在今治东北50公里浑源县境浑河南岸。晋永嘉四年(),铁弗匈奴和白部鲜卑作乱,太原刺史刘锟联合漠北的鲜卑族首领拓跋猗卢,屠灭两部大营。为感谢出兵之情,刘锟将雁门关以北之地赠予鲜卑,将繁畤徙于石城(今原平)县境。据《崞县志》称,故治在县南五十里之板寺村。板寺即繁峙之讹。唐代徙至滹沱河南岸今杏园村旧城,再后徙至今地。明洪武初年改“畤”为“峙”。照此推理,繁峙的县名与现治所的环境无关,而是随历朝历代治内百姓的迁徙延续下来的。

  那么,“繁峙”到底是什么意思?“畤”是古代祭祀之地,又解为“土高之处皆曰畤”。《史记·秦本纪》篇中就记载着:秦襄公“祠于西畤”。“峙”除解作高而立,还解作储而积。《诗经》有“以峙其粮”之句。畤峙归一,繁峙南面五台山,文殊道场,北依恒山,释道并列,有畤之意。然繁峙傍滹沱河肥美之地,历来农耕为本,以粮为纲,小米莜面,流溢四方,素有“米粮川”之称。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之军粮主要取自繁峙。依此,繁峙县名解作两句:繁峙由繁“畤”沿袭而来,含义为“美景胜地米粮川”。

  早在新石器时期,即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繁峙县地形是两山夹一川,平均海拔多米,恒山支脉勾注山横亘东西,形成了繁峙北山一带雄伟壮丽的天然屏障,全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平型关就雄踞其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繁峙成为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的一座军事重镇,有“三晋东门”之称。京原铁路、国道横贯全境,这里既是晋、冀、蒙三省(区)交通要冲,又是晋北旅游区的中转集散地。全县总人口26.5万人,总面积平方公里。

  繁峙县美景如画,人称“千里滹沱第一县”。这里分布着各级各类文物5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5处,省级文物3处。镶嵌在绵延绝壑的平型关,因为八路军抗日首战大捷扬名天下;松柏深掩的岩山寺,因为有了萃取千年神韵被誉为“亚洲第一壁画”的金代壁画而引人入胜;留存于世的公主寺,因为凄美传神耐人寻味的民间传说而动人心弦;悬崖绝壁的全国十大峡谷景观之一的秘魔崖——天井大峡谷,千岩竞秀、鬼斧神工,因为秀尽绝世风华而让人叹为观止……

编辑:王辰安

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赞赏

长按







































云南专业白癜风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