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各县县名来历知多少 忻州 忻州 古称“秀容”,从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开始活动,至今已有将近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大部分为晋地,战国时属赵。秦汉属太原郡、雁北郡、太平郡,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击匈奴,兵困平城(今大同),脱围时大军南撤,到忻口方摆脱追兵。高祖欢颜而笑,六军欣然如归,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生。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有“晋北锁钥”之称,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 定襄 定襄 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定襄郡下设定襄县,在今呼和浩特东南。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把和林格尔一带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据嘉庆《一统志》,后汉末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凉城间侨徙今治。唐武德四年(年)于今治设定襄县。定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俗语有“三晋文化数二定,数了定襄数平定”之说。 原平 原平 又名崞县,均以县治所在地命名。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年)始置原平县,属太原郡,东汉建安十五年移置为云中县,属新兴郡。建安十八年复原平县,属雁门郡。三国时仍为原平县,属雁门郡。其县治所在地一直在今原平镇,故称原平。西晋永嘉末侨置县治于崞阳城(今崞阳镇),遂该原平为崞县。建国后年12月又将县治移至今原平镇,其县名亦恢复为原平。年6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称原平市(省直辖,忻州代管)。原平市是忻州最大的县(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48万。 五台 五台 西汉置虑县,北魏太和年置驴夷县。隋大业初改名五台县,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有五台山而得名。五台山为佛教胜地,名动天下。这五座山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为台外;五峰之内,则称为台内,台北的中心为台怀镇。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这样描写五台山:“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此諸台環列之概也。”而《清凉山誌》是这样记载的:“以嵗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聳出,顶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 代县 代县 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为代国,故得名。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立广武县,西汉广武县属并州太原郡。东汉改属雁门郡。三国时为雁门郡治。隋开皇五年雁门郡改称代州。明洪武二年始改代州为代县,清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属山西省政司。民国元年改为代县。境内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关”的雁门关、杨家将故地。现存杨家祠堂,香火甚旺。 繁峙 繁峙 春秋战国时为霍人邑,秦汉时始称繁峙。其县名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曰谐音讹传说。因原平县南有板寺村。据《崞县志》称,繁峙县故治在县南五十里之繁峙村。板寺即繁峙之讹。二曰地形说。据《迁城记》:“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 宁武 宁武 因境内有宁武关而得名。“武”者,兵家必争之地也,“宁”者,安宁也。体现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汉置楼烦县,魏、西晋因之,永嘉年废。北宋置宁化军。金称宁化县,为宁化州治。明洪武年间设镇西卫、属太原府管辖。成化四年立宁武关。嘉靖十九年,宁武为山西镇,统领雁门、宁武、偏头三关军事。清雍正三年始改宁武县为宁武府治,领“宁武”、“神池”、“五寨”、“偏关”四县,属山西雁门道。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今因之。宁武现为旅游胜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天池、万年冰洞、汾河源头等。 静乐 静乐 春秋为晋国汾阳邑。西汉为汾阳县。晋置三堆县,北魏为三堆城。隋开皇三年属岢岚县,十八年改为汾源县,大业四年改称静乐县,取安定祥乐之意。唐代另置北管州,五代、北宋均属宪州治,元为管州治,并废县入州。明洪武年间复置静乐县。 神池 神池 汉为楼烦县,北周置神武县,明代置神池堡,因“神池”得名。据明《文昌祠记》:“宁武北距黄花岭,皆祟岭叠嶂,乌道虬盘。逾岭而下,自巅抵麓十五里,地少平,有水一浤,生无源,去无迹,旱不涸,雨不盈,鱼藻不生.名曰神池。”此神池水,实为地下泉水,故冬夏不涸。清雍正三年(年)设神池县. 五寨 五寨 汉时属雁门郡武州地,宋为岚州岚谷地,金置宁远县。明洪武七年设镇西卫。嘉靖十六年(年)建五寨堡,以堡辖东、西、南、北、中五大牧寨屯牧于此,故名。清雍正三年(年)置五寨县。 岢岚 岢岚 春秋属晋,战国时设楼烦郡。秦属太原,汉属雁门郡,魏属新兴郡。北魏因境内有岢岚山而改名为岚州。隋改称楼烦郡,并于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属岢岚军。唐长安三年置岚谷县。宋于岚谷县置奇岚军。金废军,改岚谷县为岢岚州,元废。明洪武七年置岢岚县,后复升州,民国元年复称岢岚县。 河曲 河曲 春秋为晋边地,战国属赵,汉及唐时属太原。五代十国时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建大山军,治平四年置火山县,后废,金贞元元年置河曲县,因县治在黄河之曲而得名。大定二十二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元宪宗七年省入保德州,明洪武十四年复置河曲县。河曲县以河曲民歌、二人台闻名。是旧时“走西口”出境处之一。 保德 保德 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楼烦地,秦为太原郡地,唐为岚州地,宋淳化四年置定羌军,景德元年改为保德军,金大定十一年置保德县,大定二十二年改保德县为保德州,元宪宗七年废县留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县名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意。保德县煤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且有“民歌之乡”美称,出了许多受人赞誉的歌星,我国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就出生在黄河岸畔的马家滩村。 偏关 偏关 古称林湖,五代置偏头砦,元改偏头关,清改称偏关县。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通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其地东仰西伏,故名。”据《偏关县志》,“城临偏头关,以关名县。”境内有著名的万家寨黄河水利枢纽以及黄河入晋第一湾:老牛湾旅游胜地。 来源:向污染宣战 注: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