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丰镇月饼,历史悠久,以其焦黄松软、香脆可口、绵甜悠长、油而不腻等独特浓厚的北方风味享誉塞内外。

丰镇月饼传承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曾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果饼必圆”。月饼起源很早,大约在周代就有。在西汉的史籍中就有“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记载。饼饵就是扁圆形的食品。清代《燕京岁时·月饼》载:“至供月,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在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一些心灵手巧的制饼大师还把嫦娥奔月的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刻在月饼上。月饼在北方也称作胡饼、宫饼、丰收饼等。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不仅民间供月神、吃月饼,就连清廷皇宫也不例外,紫禁城中的乾清宫和御花园都设案祭月,皇帝还亲自拈香祭拜。

丰镇地处塞外边地,月饼制作完全秉承了胡饼制作的正宗。原料只用面粉、胡油、食糖和少量碱面揉和烤制。但其做法与其他地方不同。分满油糖,二、四油糖两种。每一百斤面,油糖各用30斤,变成成品货共斤,此为满油糖。每一百斤面,油糖各用25斤,叫四油糖,用20斤叫二油糖。烤制是上下火铛合盖而烤。上面的火铛火在上,由三股铁索拴吊,用杠杆原理起合,翻看火色,下铛即是大的平锅,火在灶内。烤制的成色全凭看火师傅火候的掌握技术是否恰到好处,达到微焦而不糊,内外通热,无一点夹生。因将水分炉尽,因此放在瓷缸中耐久不霉。

清朝时期,丰镇月饼就已成为当地细糕点行中的上品,许多大字号的老板经常安一瓷缸,缸底放一斤多酒,上扣瓷盘,然后装满月饼,早晚充作点心。酒味潮起来很有玫瑰的香味,有许多山西忻州、崞县等商人,经常往家中捎寄月饼,作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礼品。有的商家还把丰镇月饼作为联系业务的赠品。

每到八月十五前夕,各铺门前都是车辆盈门,成车成辆地往外地拉月饼。丰镇月饼使用的白面和胡油都是地道的本地产品。特别是胡油,对于月饼的质量好坏至关重要。胡麻生长在当地,加工在当地,榨出的油甘醇、厚实、味浓,用它加工月饼厚朴原味。胡油和食糖在高温下融合地和面搅匀,揉成面团,做成扁圆形状烤制。成品不但酥松,而且层次分明,面锋如刀,这是其他地方的月饼所不具备的品质。在烤制过程中,月饼面团利用油的传热作用,可使其产生香、脆、酥、松的品质和味道。因此,丰镇月饼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是它特有的风味和品格所决定的。

作者:张勇,曾先后在县档案局、县志办、县委办、城建局、国土资源局、丰镇市政协任职。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丰川诗社》社长、《丰川诗苑》主编。参与了《丰镇市志》、《丰镇人物志》、《丰镇纪检监察志》的编撰工作。主编《丰镇政协志》、《丰镇市革命老区志》。先后出版了《张勇短篇小说集》、《文苑拾零》、《三友吟》(合著)、《张勇诗词选》、《百年沧桑丰镇城》等著作。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张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