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068.html 神池县,忻州市辖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地跨东经°—°18′,北纬38°56′—39°24′之间。始建于春秋时期,历史悠久,东北隔内长城与朔州为邻,东南和南部分别与宁武县为界,西与五寨县毗连,北与偏关县的大部分和平鲁县的部分接壤。[1]神池县是典型的农业县,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养殖等。乡镇企业和工业基础薄弱。主要产品有煤、水泥、铝矾土等。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年4月1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神池县退出贫困县。#1气候神池县境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冬季漫长而寒冷,春季干旱且多风,夏季温和无酷暑,秋季凉爽多连雨。年平均气温4.6℃,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3℃,七月最热,平均19℃,年平均降水量为.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7小时,无霜期平均天。境内常年多刮偏西风,年平均风速4.1米/秒。神池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在-小时。总的气温趋势是由东向西升高,由盆地向山地降低。神池县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界于-毫米之间,地区降水分布总的特征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内降水分布为冬季最少,春季次少,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神池县大部分地区平均无霜期界于90-天之间,其分布趋势为西北长、东南短,盆地长、山区短。当地有“十年九旱,风大沙多”和“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2交通神池具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3条铁路宁岢线、神河线、神骅线横穿全县。通过神池县境的两条干线公路,是连接晋、陕、蒙的交通要道。神池县实现了乡乡镇镇通油路,循环公路连通15个乡镇,公路纵横交错,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神池交通比较便利,宁岢铁路、神河铁路从境内通过,神朔铁路,横贯神池东西约49.85公里。10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95.3%的村庄通了汽车,县境内仅离大运公路10公里,与太原、大同联系十分方便。是连结晋陕蒙的交通要道,旱码头的区位优势明显。#3旅游美景3.1 八角古城 八角镇是一座明代堡城,现在城墙四方合围,基本完好,南门尚存。据《神池府志》载,明弘治二年()兵使王璇筑八角堡。嘉靖四年()建八角仓,六年扩建。万历十五年()砌砖堡圈周长4里,高3丈5尺,有东、西、南三门。八角堡当时地处神池关与偏头关防务联线,东南接神池堡保卫神池,西连西峪口驰援偏头,东北走利民堡与朔州呼应。这样,八角和利民、神池两堡就形成了三角形布防格局,同为三关边防要塞。所以,明朝嘉靖年间,八角堡设守备,统辖四堡,统驻守军人。到了清朝初年改为八角营,派驻有守备、把总等官员,分掌军事和政务,常驻守军人。雍正初年,神池堡建为县,八角属神池管辖,改八角守备为都司佥书;乾隆年间,又改为把总(武官);光绪时八角军事上属神池营。这些历史记载说明,八角堡在明、清两朝五百多年时间里一直是个军事堡城。 八角堡城内既无八角楼阁,又无其它八角形建筑,但为何称“八角”这里有个传奇故事:八角堡原址在现在城东北的土堡遗址,内里平垣,方方正正。传说,四周土墙已经筑起,正准备垒砖,有一天夜里民工们忽然发现一团五色光环从北面飘忽而至,落在筑城标记木橛上,光环里隐约出现一只五色狐狸。一会儿,光环和狐狸一起飘去。第二天,施工标记不见了。官员和民工循着昨夜光环飘去的方向寻找,结果发现木橛已插在城南一里外的地方。他们拔起木橛,便有一股泉水喷涌而出。官员们立即命令民工掘井,但见水源旺盛,泉水清甜,再看四周,北高南低,易守难攻,于是便按木橛所指,另筑新城。城堡建成后,便取“拔橛”的谐音,起名八角堡。这个民间传说说明八角堡真的是现在城北土堡遗址迁修的,或者那处堡墙遗址是明朝以前修筑的军事城堡。如此,八角堡的历史就更久远了。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诗人高叔嗣《苏门集》中有首“宿八角”诗为我们留下了八角堡曾为明代边关重镇的历史佐证: 严重金拆起,杪岁玉关寒。 行侣时相问,边城进更难。 归心惟日夜,客宾已星残。 仰见林中鸟,投枝亦未安。 诗刊逼真地写出明朝初年八角堡守关将士严阵以待、日夜思乡的情形。大约到了永乐年间,八角堡战事渐少,守堡官兵不必“投枝亦未安”,但仍为边关要塞,常有高级官员莅堡巡视。宣德年间,任按察副使的许铭到八角巡视留下的《巡边》诗,便足以证明八角堡当时还是边关堡城,只不过已无战事,兵民安宁了些。 八角南来日未斜,雨余风静少尘沙。 旌旗整整三关队,禾黍与与百姓家。 政善小隅无噬虎,邢庭清树有鸣鸦。 民安卒习真长策,却鲁从容不自哗。 3.2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毛泽东路居纪念馆位于县城文化馆内(时为中共神池县委驻地)。年4月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及任弼时、徐特立等一行由晋绥边区出发,向河北省西柏坡行进时,经岢岚、五寨达于此,留宿一晚。听取县土地改革工作团土地改革和整党建党工作汇报。周恩来曾登西城观西海子。次日东去代县。年神池县革命委员会遂将毛泽东当年路居3间正房及办公桌椅、双人床原样陈设供人瞻仰。年县政府出资作了重新修缮,除原样保留毛泽东丰功伟绩馆外,增设了神池民俗馆。 年4月5日下午5时许,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途中经过神池县城,当时的土改工作团团长郑林就把中央领导们安排在这座院落里。在这儿,周恩来发出了“努力发展生产、关心群众生活、组织好生产自救”的重要指导。4月6日早6时,毛泽东来到城西的“海子湖”边散步,他着重强调县委领导要解决好群众土改后的遗留问题,随后中央领导前往代县。 年神池县把这个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居住过的院子保护起来。年,神池县县委将这里的办公桌和睡过的床铺原样陈设,供人们瞻仰。 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年中共神池县委、神池县人民政府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革命文物现状”的原则,进行了彻底维修。 目前,馆内房屋整洁,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有毛主席路居室三间;周恩来、任弼时路居室三间;制作了三个展厅,其中:毛主席丰功伟绩展厅一个;神池民俗展厅一个;书画展厅一个。展厅内容丰富、教育性强,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墙和停车场,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也是我县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时经常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3.3 地窨院 地窨院也叫地窑院,是我国黄土高原古老而特有的居住方式。其建造方法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后在坑壁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再在院角挖一条上下斜向的门洞,供人们出入使用。院中一般挖有渗井,用来收集雨水。部分人家还有专门养牲口用的家畜窑。现存的地窨院大部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已搬出了地窨院,住上了砖瓦房,越来越多的地窨院坍塌破落,或者被填埋、复耕,这种别具风情的民居类型正在逐渐消失。这组照片于年1月拍摄于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境内。 忻州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神池县东胡乡铁炉村北侧发现了三座地窨院。 据介绍,这三座地窨院并列一排,其中东边一处保存最为完好,该地窨院呈长方形,长十四米,宽十米,深九米,共挖窑洞七孔。正面窑洞为一明两暗式结构,内残存火炕和灶台;东窑有壁龛,可放杂物;南窑饲养牲畜;院门位于正南,门洞下设有排水道。 据官方媒体称,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山区人为生存而设计发明出一种冬暖夏凉、经济实用民居:即选好地址,先在平地上挖坑,然后在坑的四周壁挖穴,成为类似天井的院子,因形似“井”,故名“天井院”,亦称地窨院。 近年来,随着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里的瓦房逐渐替代了地窨院,地窨院绝大多数已废弃不用,现保存极少。过去此类地窨院在晋南发现较多,在晋西北尚属首次发现。地窨院的发现,为研究地窨院的分布范围和山西民居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地窨院也叫地窑院,是我国黄土高原古老而特有的居住方式。其建造方法是,在平地上挖一个十多米深的大坑,然后在坑壁上掏成正窑和左右侧窑,再在院角挖一条上下斜向的门洞,供人们出入使用。院中一般挖有渗井,用来收集雨水。部分人家还有专门养牲口用的家畜窑。现存的地窨院大部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大多数人已搬出了地窨院,住上了砖瓦房,越来越多的地窨院坍塌破落,或者被填埋、复耕,这种别具风情的民居类型正在逐渐消失。这组照片于年1月拍摄于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境内。 忻州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神池县东胡乡铁炉村北侧发现了三座地窨院。 据介绍,这三座地窨院并列一排,其中东边一处保存最为完好,该地窨院呈长方形,长十四米,宽十米,深九米,共挖窑洞七孔。正面窑洞为一明两暗式结构,内残存火炕和灶台;东窑有壁龛,可放杂物;南窑饲养牲畜;院门位于正南,门洞下设有排水道。 据官方媒体称,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气候复杂,山区人为生存而设计发明出一种冬暖夏凉、经济实用民居:即选好地址,先在平地上挖坑,然后在坑的四周壁挖穴,成为类似天井的院子,因形似“井”,故名“天井院”,亦称地窨院。 近年来,随着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里的瓦房逐渐替代了地窨院,地窨院绝大多数已废弃不用,现保存极少。过去此类地窨院在晋南发现较多,在晋西北尚属首次发现。地窨院的发现,为研究地窨院的分布范围和山西民居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4 神池明长城遗址 明长城亦称“内长城、边墙”。明嘉靖十八年()修筑。自龙泉镇龙元村入境,至烈堡乡野猪口出界,境内约40公里。龙泉镇项家沟村一带为石城,烈堡乡南寨村至野猪口系土城,余皆土石混筑。长城依山就势,起伏曲折,十分壮观,项家沟南北石城顶宽1.2米,高达4米。关峡口两端筑有城头墩台,尤为险峻。远观雄伟蜿蜒,近登劳霸气酣畅,-之感由然而生。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凡到过明长城遗址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经过历史的洗礼和沉淀,明长城遗址更具有价值! 3.5 大磨沟舍利塔 位于太平庄乡大磨沟村西米处的摇铃山上,矗立着一座高4.6米的舍利塔;地面3.8米,地底0.8米,塔身10层,地面9层,地底1层;塔基径33厘米,覆八角石檐两重;塔身沙石,平面八角形,塔沿为风蚀剥落;八角密檐式塔顶,雕仿木斗拱。顶置莲花合龛,内雕石佛,龛顶八角系铃,覆以塔刹。相传原有此塔两座,忽一日见一和尚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顶礼膜拜,倾刻间狂风大起,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须臾,风静而止。舍利塔徐徐离地而起,一道彩虹划破天空,人们寻着塔顶八角的响铃声远远望去,只见石塔塔顶系着一条彩虹,塔基浮着一朵彩云飘飘而去,但不知飞往何处。舍利塔是我县为数不多的重点文物之一,全县仅此一座,据《神池县志》记载,这座舍利塔建于北魏年间,它古老的外表和装饰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体现。 3.6 悬空寺石窟 悬空寺石窟,位于神池县烈堡乡烈堡村西北约2米处。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凿于明天顺四年(),成化十三年()重修。现存6窟,东西长平米、南北宽80平米,占地平方米。坐北朝南。6窟并排而列,最大窟高8米、宽4米,深70米,最小窟高6.5米、宽3米,深1米。窟内佛像均无存,建筑均已坍塌。洞窟佛像毁于“文革”。现有明代“烈石峰辘轳悬空寺记”残碑1通,清代“悬空寺碑记”3通。年6月,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7 五岳圣母庙 五岳圣母庙,位于神池县八角镇细岭村山脚底自然村东米的碧峰山顶。坐北朝南。南北长67.1米,东西宽25.6米,占地面积平方米。据寺内明弘治十七年()创建碑记载:原名碧峰山五岳庙。清雍正十一年()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过殿、正殿,两侧分别建有东西厢房和东西门。南院称龙泉寺,北院称娘娘庙,建筑均为石砌窑洞。各殿均有壁画,分二次叠压分布,分布面积约30平方米,漫漶不清。寺内存明清碑4通(其中3通残)。年,神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8 神池烈士陵园 神池烈士陵园,位于神池县龙泉镇旧堡村环城旅游路北米处。为纪念革命先烈,始建于年,年7月重建时从旧址县城东三道街搬往现址。陵园占地面积平方米。园内陈列有从红军时期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烈士人,其中军队系统人,地方系统63人。当院建六角攒顶飞檐碑亭1座,碑亭中西立六棱石制纪念碑6通。年,神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县政府确定为中小学生德育基地。 #4特产美食4.1 炖羊肉神池羔羊肉味将羊肉切成块状,放大葱、大蒜、鲜姜、精盐、花椒和整体红辣椒等佐料,大火烧开文火炖熟。其特点是:色泽红润、气味纯正、香而不腻,鲜嫩适口,无丝毫羊膻气,独具神池地方风味。 4.2 山野风味产于南山原始森林腹地的有银盘蘑菇、毛芥茶、榛子、野草莓、刺铃子、蕨菜等,山川沟壑中还广布着沙棘、地皮菜、苦菜等。4.3 胡油神池胡油色泽纯黄而透明,味道清香,久放不沉淀,煎、炸食物上色快。据科学鉴定,胡油含有的油酸和亚油酸,是食物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和生理上必需的脂肪酸。久食可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胡油碘价甚高,故干燥性甚强,广泛用于制造油漆和高级油墨,用以印制钞票和邮票;胡油亦含有亚麻胶,用于制革、医药和国防工业。 4.4 莜面莜面营养丰富,含蛋白质15%,高者达20%以上,比白面、大米、玉米面高1.6—2.2倍;含脂肪8.5%,比玉米面、白面、大米高2—6.1倍。蛋白质中赖氨酸占3.6—3.7%,高者达5%以上。 4.5 月饼神池月饼以白面、胡油、食糖为主要原料,拌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米、葡萄干、芝麻等辅料加工而成。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之特点,每到中秋时节远销忻州市各县及太原、大同、朔州、北京等地。神池也被誉为“月饼之乡”。 4.6 麻花神池麻花以面粉、胡油、糖等为原料,用胡油炸成。其入口脆而甜,酥而香,黄里透红,色味俱佳。其著称甚久,南至太原,北达内蒙,远近闻名。 4.7 莲花豆神池莲花豆主要原料为蚕豆和本地特产胡油。其做法:将精选蚕豆放入清水中浸泡至豆无硬核捞出,用小刀于蚕豆顶部割“十”字,然后置滚油中炸熟 4.8 羊杂碎神池羊杂碎以熟杂碎与山药粉条为主。制作时用羊汤(煮杂碎汤)1/4,清水3/4,加水稍煮,然后将杂碎切成条状,加山药粉条和茴子白丝,将杂碎撒于表面,再加油炸辣椒和香菜。一时间,红、白、褐、绿诸色俱现,竞相争艳,引人食欲。 4.9 擀豆面在豌豆面内加适量蒿料面(研细过箩),擀成薄如麻纸、长达数尺之面条,配肉臊子而食,美味可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