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文化的存在,除过战国以来历史资料的记载,主要是通过其遗址作为载体的历史见证和历史传承而实现的,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必须在遗址(建设)的基础上而展开,所以对仓颉文化遗址(建设)资料的收集、整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和有意义。 这里所收集的仓颉文化遗址(建设)资料汇集是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考察组外出考察基础上整理形成的。 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仓颉文化遗址 1、大兴镇仓颉造字台遗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大兴镇阳峪河村,在村东紧依熊耳山腹地半山间一处,即是仓颉造字台。台高3.4米,周长13.5米。台上立有一石碑,上书“仓颉造字台遗址”,为洛宁县文物局一九九零年伫立。 2、县城东关仓颉塑像。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北大路城口广场,在广场的西南有半亩大的一块绿地,绿地的西边建有一高台,高台正中筑有一底座,白色的仓颉塑像就坐落在上方,仓颉以半坐的姿势目光炯炯眺望远方,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所修建。 3、洛宁县“洛出书处”遗址。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西20公里的长水镇是黄河最大支流洛河出峡入川的交界地,这就是河洛文化之源——“洛出书处”遗址。现有一块刻有“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的石碑,是汉魏时期遗存大碑。另有一小院落和几间低矮的房子,以及几棵古柏等。 此处恰在洛河上下游分界处,上游多系深山峡谷,下游一马平川,为先民繁衍生息之地。当地人流行一句言话:“洛河水出洛南,留在洛南不浇田,流到洛宁浇竹园”。 二、郑州市新郑市南仓颉造字之凤凰衔书台、凤台寺 郑州市新郑市郑南路相传仓颉造字的地方。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该处称作“凤凰衔书台”,宋朝时这里建有一庙,取名“凤台寺”。现存一塔,即凤台寺塔。这是一座六角九层砖塔,高19.10米,基部周长13.38米。塔身呈圆锥体,由水磨青砖砌成外壁,造工精细。角梁下悬有风铃,微风吹过,铃声响遍四野。在塔的下面筑有地宫,用以供置舍利子或者安葬和尚。据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年)。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仓颉祠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仓头乡仓颉祠,传说仓颉是鲁山人,仓颉死后葬于鲁山苍头,黄帝赐名仓子头。仓颉冢位于现鲁山,冢上有仓颉祠,已有年历史。 仓颉祠位于鲁山县城西北20公里的仓头乡政府后院。祠内曾有“仓子头”碑铭及其他碑刻多块,在年仓头修建水库时被用作溢洪道顶板。现今祠内仅剩3块石碑。年湖北著名中医刘道成先生出资30多万,铸造鎏金青铜仓颉像,供奉于仓颉祠内。年缅甸华侨捐献玉石仓颉像。大院内有一颗体型庞大的枣树,据介绍树龄有多年,在香火缭绕里一尊手持錾子的仓颉塑像伫立其间,在正南正北的展厅里,详细记载了仓颉造28字的字形演变、文祖仓颉的生平功绩简介等。 四、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仓颉陵 据墓考,清朝光绪年间时任扶沟知县熊灿有记载,在扶沟县新镇赵场村东:“……仓墓旁居民筑寨自保,掘地得古碑,高丈许,碑刻隐约可辨为仓颉墓……”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仓颉陵遗址,经陕西省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实地考察,在扶沟县大新镇赵场村83岁赵泰林老人的引导下,确定了仓颉陵遗址所在位置。 该遗址现在赵场村外一阡陌处,一边是大片的辣椒地,一边是一个半亩见方的荒草坑,这个“坑”就是仓颉陵遗址,石碑已不存在。 五、河南省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仓颉祠、仓颉墓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原虞城县古王集乡堌堆坡村)仓颉祠、仓颉墓遗址,始建于公元年的西汉,年、年两度文物考古队发掘勘探,在地层深处发现了龙山文化遗址,确定仓颉墓已有多年历史,现仓颉大殿是康熙九年,即年建造。 当地民间仓颉文化研究爱好者王建,绰号“仓颉痴人”自酬资金7.8万元,于年扩建了后院仓颉墓,年翻修了前院,并修筑多米围墙。 六、河南省开封市仓颉文化遗址 1、河南省开封市尤亭区柳园口乡半堤村仓颉墓(陵)。该墓冢平地而起,呈圆形,底部周长52.8米,高5.8米,是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于年5月伫立。该遗址南宋人罗沁在《路史》就有记载。后来明、清地方志又记载道:仓颉墓和仓颉庙在府城东北20里。 2、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姜寨乡刘庄村“汉字始祖仓颉之墓”碑石。这是由祥符区东方文源研究学会年2月20日建造的石碑,碑文由东方文源研究学会长彭连方撰稿,副会长李嘉俊书写。 在碑的左边有一“仓颉墓碑记”的石碑。 七、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仓颉文化遗址 1、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市仓颉公园。该公园地处原阳县齐街镇西北,南临商业街,西临焦韦线,建于年,占地30亩,总投资万元。园内有一座“中华字祖仓颉”铜像,在铜像的右后面是仓颉的生平简介。另外还有仓颉文化长廊、儿童乐园等。 2、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福宁集镇王钦庄村“仓颉帝陵”石碑。该碑是由原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于夏历壬辰年秋月所立,碑文由仓颉研究会副会长李家驼书写。碑伫立时间为公元年5月26日,在碑的左边有仓颉墓碑记。 阳武县于年改名为原阳县,相传在原阳县城关镇帝城村仓颉于这里称帝统治了年。 八、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仓颉墓、仓颉庙 该仓颉庙、仓颉墓(陵)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梁村乡史官村,仓颉被誉为“三教之祖”、“万圣之宗”。 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特色文化基地”,始建于东汉二年(公园年)。 庙内有一通元代延佑年间的残碑,其上书写道:“仓颉生于斯葬于斯,乃邑人之光也”的碑文。年一次损毁使其成为废墟,年县政府重新修建仓颉墓(陵)和仓颉庙,年完工,保持了建筑物古老韵味和凝重。年6月仓颉庙作为地方景区对外开放,完善主要硬件设施,修缮庙内主要建筑、硬化庙前广场,提升管理水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年接待游客数五十余万人次。 九、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仓颉文化遗址 1、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永禄乡东庄村仓颉庙。该仓颉庙位于东庄村委会院内,庙的拱形大门上悬挂着“受图创字”的横匾,大殿前有三块“积德兴子”、“仓颉大殿”和“慈善至上”的牌匾。大殿的前有两棵古柏,在仓颉庙的左右两侧分别是“财神庙”、“太上老君庙”和“观音庙”。院内有一块汉代石雕,庙曾于6年8月8日维修。 村委会村支部委员李枢红告诉我们:仓颉庙始建于年,是元代大德年间所建造;东庄村传说是仓颉故里,是雍正年间建造。 2、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永录乡上扶村仓颉庙。该仓颉庙大院正门上书题:“仓颉庙”。清道光15年立碑,大清宣统岁次辛亥年修复。 年1月29日高平市人民政府再次修复改建,是晋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上扶村的道路两旁有一系列题匾“轩逸清雅”“蕊凝鑫翰”“钟灵毓秀”…… 3、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永录乡扶市村仓颉庙。该仓颉庙左右有两个大门,左边题匾为“仓颉庙”,右边题匾为“文之祖”。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朗公作书解文明伟业千秋,仓圣造字启通蒙丰功万载”。在仓颉庙大殿有一副对联“盘古斯文地,升天圣人家”,据史碑记载,朗公,即仓颉也。 4、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永录乡扶市村郎公山遗址。郎公山,亦名满公山,位于高平市城北15公里处,属神农镇境内,东与羊头山相连,海拔米。据清乾隆《高平县志》记载:“郎公山县北30里,上建郎公庙,郎公仓颉也。” 山顶上有一块平地,有0多平方米,原建有仓颉庙一座,现已毁坏不存。被毁掉的庙基,隐没在荒草丛中。在乱石堆中我们发现几块残碑,一块碑上刻有“朗翁,古苍颉也”。另存一块“建有玄帝庙记”碑,其碑云:“仓颉神址,左结绳之穷,开万世同文之源也,其来远矣”,镌刻于明天启三年(),由此可知,郎公山是祭祀仓颉的主要场所。 十、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博物馆珍藏“仓颉造字处”石碑 临汾市尧都区博物馆一处陈列走廊珍藏着“仓颉造字处”石碑。 原来,临汾市尧都区尧庙镇西赵村有个仓颉庙,在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古籍志》上有一张照片,那是日本人在发现“仓颉造字处”石碑后站在旁边照的。 这尊石碑是解放前发现的,碑石上刻着“乾隆49年”的字样,碑文是由当时的李佳仁县令给题写的。后来转移到尧庙公园,再转到尧都区博物馆。 十一、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 1、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仓颉庙。该仓颉庙位于白水县城东北史官村正北2里处,北屏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仓颉庙坐落于仓颉墓冢之前,从碑文看东汉延熹五年(公元年)就已经存在。主体建筑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献殿、正殿、钟鼓楼及两侧厢房,殿宇皆系明清乃至民国时期重修,戏楼殿厅间有彩绘壁画。 院内有古柏48棵,繁叶覆盖,虬枝盘旋,各具姿态,故各得其名:“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 庙内原有石碑多通,文革期间遭严重毁坏。现于前殿劫后幸存者15通,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东汉延熹五年的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建国后列为国家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年维修。 据《白水县志》记载,仓颉墓冢是一大土冢,早在东汉延熹五年(公元年)就已有之,周围有3米高的砖花墙,民国二十八年(公元年)修建,开有东西两门。东门上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下联为“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为“通德”。西门上联为“雨栗当年感天帝”,下联为“同文永世配桥陵”,横批是“类情”。墓冢上边大树遮天,正南边有一小型墓碑。 2、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城仓颉塑像。该仓颉塑像矗立于白水县城仓颉大道的中心广场,约12米高,建于1年5月。 3、陕西省渭南市白水仓颉公园。该仓颉公园坐落在白水县城东,9年4月份开工建设,历时18个月竣工。公园占地60多亩,总投资2万元,园内划分三个区域:广场区、休闲娱乐区和景观园林区。 公园内设有地雕、景观浮雕、硕果雕等体现白水人文特色的雕塑品,深度挖掘仓颉文化内涵,全面展现仓颉造字等。公园集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功能为一体,配有现代音乐喷泉、广场、体育活动中心、假山、地雕、浮雕等设施。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晚间配有照明灯光,音响设施,可塑造出多彩多姿的夜景。 以上遗址(建设)汇集涉及仓颉庙5处、造字台遗址3处、造字遗址2处、仓颉塑像2处、“洛出书处”遗址1处、仓颉祠2处、仓颉墓(陵)6处、石碑8处、仓颉公园2处。 由于本人只是一个仓颉文化爱好者,视野狭隘,知识匮乏,错误在所难免,还望仓颉文化研究的一些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继续挖掘、补充、完善和延伸,甚或斧正,以促进仓颉文化较好传承和发展。 .09.26 作者简介:郑金民,笔名兔卧荒山,陕西商洛人。中国生命哲学的蜗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国学研究会会员、商洛市作协会员。有部分诗歌、诗评散见于《中华风》《北京诗人》《大河》《杨凌文苑》《鄂州日报》《秦川文化》等纸媒。去今两年分别获得“绿宝杯”、《大河》、陕西省诗词学会“小康路上”扶贫攻全国坚征文(诗歌)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著有《宇宙人类及其生命》(内部资料)《生命规律》(内部资料)、《还原道的本相》(陕西《国学研究》专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