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著称于世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被中外军事学者誉为中国的“西点军校”,是中国现代军事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 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黄埔军人的风采与魅力为世界所称誉。

怀着挽救中国危亡的历史使命,崇文尚武的崞县籍儿女同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一样,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奔向了那个时代人人向往的革命热土----黄埔军校。

崞县籍儿女究竟有多少考入了黄埔军校?有多少崞县籍将士出自黄埔军校?有多少崞县军人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作为后人我们有必要探寻那段逝去的历史记忆,有责任告诉后辈、告诉未来……

据《原平史鉴》记载,“黄埔军校自 期至抗日战争时在重庆毕业的第十三期,山西籍学员共人,其中忻州市籍57人,而原平(崞县)就有29人,居全省 。”《原平百年人物志》、《原平市志》等志书中仅对个别崞籍黄埔名人有零星记载,没有把崞籍军人黄埔史的研究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来对待。那么这些点滴的记载是否准确,是否完整?他们的家乡具体在哪个村?他们后来的归宿在哪里?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查阅搜集了黄埔军校同学录、回忆录、纪念文章等大量书籍,登陆黄埔军校同学会网、中国台湾网、台湾寻亲网等相关网站,终于粗略地、较为准确地整理了崞县籍黄埔人的基本情况。

黄埔军校从年6月诞生至年12月成都解放,二十五年间共办学23期,几经变换校名,几迁校址,但一直统称为黄埔军校。校本部先后设立在广州黄埔(1-7期)、南京(6-13期,6、7期与广州两个校区)、四川铜梁(14期、16-17期)、成都(15-23期,16、17期与铜梁两个校区)。期间在长沙、武汉、成都、广州、昆明、南宁、迪化(乌鲁木齐)等地设立过时间长短不等的分校。

经查证,二十五年间,先后共有51名崞县籍人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其中抗战前1-13期共有学员33人,抗战开始至49年大陆解放14-23期共有学员18人。另有4名崞县籍人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官,合计有55名崞县人出自黄埔军校,其中有国民党少将7名。

除第2、5、12、15、18、19、20等七期没有学员外,每期都有崞县籍学员,其中最多的一期是第4期,包括田子梅少将(国民党)在内共有11名崞县籍学员。黄埔四期是黄埔军校史上诞生将军最多的一期,包括国共 将领有林彪、萧克、郭化若、赵尚志、唐天际、刘志丹以及张灵甫、胡琏、毛人凤、高魁元等50余名。

根据现有掌握的资料,整理时籍贯地凡能准确到村名的按照现在的地名记录,只有乡镇名或县名的以及籍贯地归属县域发生调整的按照当时记录表述。

梳理各期崞县籍黄埔军校人员,大体有如下八种情况:

一、明确记载战争中牺牲的一人

郭树棫,别名士珍,年生,原平市东社镇上庄村人,黄埔 期学生。投考黄埔军校之前是阎锡山山西陆军学兵团的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1军1师3团团长,年北伐战争中在福建福州阵亡,追赠少将。

二、明确记载转入共产党阵营的一人

聂鲁质,年生,原平市南白乡清水沟村人。黄埔第六期学生。曾任中共崞县、定襄、五台、盂县中心县委书记,牺盟会汾阳特派员,山西新军工卫旅参谋处科长兼教导队长,晋绥边区医疗所参谋主任,年6月在兴县病逝。聂鲁质是在黄埔军校同学录上 查不到姓名的崞县籍学员。分析应当是在“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随第六期五百多名进步学生退学风潮中离开学校的,这部分学生在黄埔同学录上均无记载。

三、解放战争中起义投诚的四人

田子梅,别名雪山,年生,原平市闫庄镇麻港村人。黄埔第四期学生。年任国民党整编第42师第旅少将旅长。年9月随陶峙岳部参加新疆起义。

张育贤,年生,原平市楼板寨乡袁家庄村人。黄埔第四期学生。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营少尉排长,黄埔第五期学生队中尉副区队长,黄埔第六期第6分校中校队长,年调任师上校副旅长,参加对日作战。后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学员总队上校大队长,34集团军独立挺进支队副司令员,西安市警备司令部干部训练班第1队上校队长。年,调任陕西省洋县自卫团上校团长,后向解放军投诚。解放后在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工作。年5月在西安病逝。

樊金槐,别名健军,年生,原平市东社镇东阎庄村人。黄埔第十期学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第师上校参谋长,驻绥部队指挥所参谋处 科上校科长,年9月随董其武部参加绥远起义。年任解放军第37军师副参谋长,年任 军官大队大队长。后转业繁峙县工业局、原平运输公司工作。年3月在原平病故。

冀家珍,山西崞县人。黄埔军校高教班(中高级军官培训班)学员。抗战期间曾任晋绥边区挺进军暂编骑兵1旅少将旅长,年初任国民党第9兵团少将高参,同年9月1随董其武部在绥远参加起义。

四、明确随国民党军队撤台的四人

宋圭,曾用名宋土土、宋秉华、宋克义、宋义,年生,山西崞县人。黄埔第六期学生。曾任南京卫戊区骑兵营营长,国民党军统局陕西榆林专区稽查处处长,绥远河套地区陕坝中美合作所训练班少将教官,年撤台。年7月,遗留大陆后代曾在中国台湾网上发布寻亲启示。

岳制量,年生,原平市新原乡柳巷村人。黄埔第六期学生。年毕业时,经蒋介石亲自选派与其他12人赴德国留学,后转入瑞士军事学校、奥地利陆军学校学习,并再度转入德国部队实训,年回国。年,任国民党六战区军政部独立工兵第七团团长,年4月,奉军政部命令组织成立军政部青岛被服厂并兼任厂长。年撤台,军政部青岛被服厂迁台后改名国军第二被服厂,任少将厂长。曾代表蒋介石向驻台美海军将校颁赠勋章。

王秀峰,别名镛之,年生,山西崞县人。黄埔第十期学生。年撤台,后任台湾第10军少将副军长。

郭思义,年生,山西崞县原平镇人。黄埔第十期学生,曾任黄埔军校第17期12总队步科第三队队长。49年撤台。年任驻澎湖防区第96军师少将师长,参加了解放军对台金门战役的防御战。(未完待续)郭耀庭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